吴红 吴红兰 从生姜里化出的神奇财富



今年35岁的吴红兰,天生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几年前,她曾开过饭馆,由于没有特色,两年不到就中道倒戈。随后,她见美容院赚钱,又干起了美容院,不想这行发展特快,在她所在的小小县城,似乎一下子从地底下冒出几十家称号各异,实质雷同的美容院、保健中心。僧多粥少,吴女士惨淡经营。最后,她咬了牙亏了五万元,把店盘给了人家。

    经历了几次失败的吴红兰,显得成熟了很多。她意识到,要成功创业,必须独辟蹊径,盲目跟风只能招来惨痛的失败。

    一天,她在整理厨房里的生姜时,突然眼前一亮:酒,有专门喝酒的酒吧;茶,有专门品茶的茶馆;就是醋,如今也有了专门尝醋的醋吧。那么,开办专门提供用生姜调制出的可口饮料的姜饮吧是否可行?

    姜,性温,味辛辣,是烹饪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姜又有祛风,御寒,活血等众多功能。农村里习惯用红糖和生姜冲泡姜茶,医治伤风、感冒和各种寒症。但要把它调制成人人爱喝的饮料,则又谈何容易!

    作为饮料,生姜的辣味既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太重影响口感,太轻又显不出姜的特色,那么生姜的份量该如何掌握呢?作为专业经营的对象,品种要多,以调众人之口,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生姜能变换出不同的品种吗?此外,搭配材料的选择,口感适应性的兼顾,营养价值的保护,杯具和器皿的选用,调制方法的确定等等,都得有一定的标准,这样才能使姜饮吧具有可操作性和强大的市场生命力。如此种种,仿佛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关卡,阻拦着吴女士。她该如何下手呢?

    吴女士从此白天跑图书馆,遍阅生姜的书籍,笔记做了厚厚三大本。晚上,她又上网查询有关生姜的市场动态和最新科研报道。恶补生姜的理论知识。

    有了理论还不够。吴女士一趟又一趟地跑省城。省农科院,省农业大学,食品研究所,生姜产品加工企业,餐饮培训机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上至专家,下到技术人员和种姜农民,她都一一求教。为此,她吃过不少闭门羹,遭遇了不少白眼。当然,最多的还是好心人热忱和无私的帮助。

    一晃半年多过去了,姜饮品的调配方案在吴女士的东奔西跑中渐渐清晰起来。以生姜提取物为主要基料,搭配其它食物和功能性材料,采用国外鸡尾酒的调制方法和杯具,以口感好、色泽悦目、材料兼容、营养均衡、成本低廉为要求,在专业技师的帮助下,经过无数次的调配,并通过大量人群的试饮和肯定,一整套姜饮品的配方和配制方法终于出笼了。

    经吴女士现场调制的姜饮品,品种众多,冷热两用。每杯成本不到两元,却看着绚丽多彩,赏心悦目,让人不忍心饮用。喝起来口感独特,酸中带甜,甜中带辣,酸辣适中,这是其它饮品所不具备的。喝过姜饮品的人,无不称赞。同时,这类饮品既富营养,又有保健美容功能。其中,有一款以红茶和生姜配制的减肥茶,曾创下饮用一月体重减轻7斤的记录。吴女士还给这些心爱的杰作取了名:“万人迷”,“爱在冬季”,“超级女声”,“蓝色妖姬”,“廊桥遗梦”……除此之外,吴女士还开发出了以生姜为主料的“姜糖”、“五味姜片”等多款生姜休闲食品。

    接下来,吴女士的姜饮吧开张得挺顺利。她把姜饮吧命名为“艾斯妮姜饮吧”,“艾斯妮”谐音“爱死你”,足见吴女士对所研制的姜饮品的自信程度。她还准备向国家商标总局提出商标保护申请。

    “艾斯妮”姜饮吧座落在当地一条专营书画艺术作品的小街上,这里文化气息浓郁,跟姜饮吧所倡导的文雅、恬静和休闲的氛围十分吻合。姜饮吧不仅提供姜饮品,姜食品,还提供简餐、糕点和小吃之类。虽然面积不大,又在二楼,但生意出奇地好,晚上高峰时,常常客人站着等位置。

 吴红 吴红兰 从生姜里化出的神奇财富
    生意好,利润厚,收入自然不错。吴女士此刻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创意就是生产力的真谛。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初尝成功喜悦的吴女士,信心满怀,她的眼光仿佛已经穿过县城,瞄上全省、全国市场。她计划把姜饮吧推广到全国各地去,开办更多的分店。她相信,她的姜饮吧会给时下的休闲消费领域掀起一场新的革命。她憧憬着全国所有的城市都能看到艾斯妮的品牌,让中国人都能在当地品尝这一神奇的饮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71332.html

更多阅读

普洱:从茶林里长出的城市(2)

系列专题:普洱茶加盟  为了让这个等式深入人心,沈培平一手策划了让那些营销高手也不得不刮目的品牌传播方案,比如,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名字“思茅”改成耳熟能详的“普洱”,后者与普洱茶的紧密关系不言而喻。这些天来,让普洱人津津

袁晓凤:从山窝里掏出“金蛋蛋”的女人

袁晓凤是山区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她年轻时就发誓要从穷山窝里掏出“金蛋蛋”。她从梦想到奋斗成功,用了20年时间。她的故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今年41岁的她也被群众们亲切地誉为“从山窝里掏出金蛋蛋的女人”。    近日,从老区河南省汝

人均纯收入 从陷阱里淘出的旺铺 月纯收入高达2万

从东北来京打工的陈明没想到,自己初次创业就上当受骗,接手了一个亏本多时的烂摊子,遭遇陷阱又转让不出,他只好硬着头皮自己经营。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这个头脑精明的小伙竟能把一个亏本小商店经营得红红火火,每月的纯收入高达2万元。  

敖小平:从铁匠铺里走出的企业家

新余市亿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地处经济开发区,它是一家集科研发明、销售服务为一体,全省规模最大的专业化农业机械制造企业。   如此规模的企业是谁搞的?新余多数人并不知晓。它是由打铁出身的农民企业家敖小平一手创办。   艰苦童

汪日露:从苍蝇里掏出真金的千万富姐

  在奉化市尚田工业开发区里,有一个特殊的工厂。近4000平方米的厂房里,生活着180万只苍蝇,它们被圈养在一只只有1立方米大小的网笼中,它们在这里进食、产卵。每天,都有一位年轻的女孩,带着一群工人进来伺候这些苍蝇。女孩25岁,名叫汪日

声明:《吴红 吴红兰 从生姜里化出的神奇财富》为网友听风看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