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在濮阳县西辛庄村,有一对大学生“牛倌”夫妻,丈夫田志新1997年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经过数次创业,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业之路。 1997年,从河南农业大学牧医专业毕业后,田志新在省会郑州河南种畜场找了一份技术员的工作,工作既体面,收入也稳定。但田志新并没有满足:“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体现不出来价值,一个人通过自己努力,为社会创造财富也好,为自己发展也好,出来发展的空间大一些,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更多。” 1998年底,田志新毅然辞职,返回家乡濮阳,开始了创业生涯,他建起了自己的养牛场,花4万元钱,从外地买回了14头奶牛。养牛、挤奶、往零售摊点送牛奶,都是他一个人忙活。到1999年,田志新养的奶牛数量达到40头,事业蒸蒸日上。 1999年以后,散装牛奶市场日益萎缩。田志新处理掉全部奶牛,干起了农副产品经销。 2002年,不甘寂寞的田志新又北上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当上了一名奶牛技术员。由于学的是牧医专业,田志新很快成了当地有名的“奶牛医生”,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在当奶牛技术员的同时,田志新还承包了牧区2000多亩的山林和草场。林场上丰富的蘑菇、药材、土特产等农副产品,让他很快赚了大钱。很快他便买了轿车,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时候,他又有了自己的想法:“一个人去努力,不能通过大家的协作去创造更多财富,这样,我认为对社会贡献很小,也无法实现我心中的理想,还是通过企业的形式,整合起来资源,创造更高的价值。”

2007年“五一”,田志新带着结婚不久的妻子回到濮阳。夫妻俩把创业之地选在了西辛庄。当田志新把自己的打算告诉西辛庄党委书记李连成后,李连成非常欢迎。他把西辛庄一个大约30亩地的遗留奶牛场转让给了田志新小两口,并且头三年不要承包费用,还附带了18头奶牛。刚开始,由于缺人,一切活都由田志新夫妻俩干,两个人每天早晨4时起床,到晚上很晚才能睡觉。一年后,田志新的养牛场奶牛数量由18头增加到150头,一年的纯利润达20万。 现在,夫妻俩并没有满足,他们有更高的目标。田志新说,在今后的日子里,他想创造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奶牛养殖模式,力争建成中国最好的奶牛养殖基地,生产出最好的原料奶:“这个事业我当成了终生的事业,一辈子不放弃,我对我的牛场有非常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希望把它建成花园似的,牛在这里快乐的生活,人也在这里快乐的生活,探索符合我国资源配置情况的奶牛生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