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哔——哔——”随着一阵清脆的口哨声,吴艺明像往常一样把鸡赶回鸡舍。在紫帽山一带很多人眼中,他既是“眼镜农民”,同时也是身家百万的企业家。坚信“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8年时间里,他终于在牧场收获了自己的“创业梦”。
挫折 2万元“买”来风险意识 2002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刮走了吴艺明和同伴2万多元的投入,“眼睁睁地看着钢制大棚被大风掀翻,瓜果东倒西歪,什么都没有了……” 回想起创业初期的那段日子,除了艰辛,吴艺明感受更深的是当时没有经验、没有创业指导、没有风险意识的迷茫。 他清楚地记得,大学毕业那年,他毅然放弃考公务员的打算,拿着母亲四处借钱辛苦凑来的8000多元,和其他两位大学同学合资,一起承包了村里一个荒废的水库和15亩农田,架起瓜棚,开始创业生涯。 “当时有三个大棚,棚里种满了小西瓜、番茄等各式各样的无公害蔬菜,还有极具欣赏价值的玩偶南瓜”,在他看来,这些小巧玲珑、颜色各异的瓜菜种植新宠,市场前景一片光明。但他不曾想到,一个月的辛勤付出竟会因一场台风而付诸东流。 不服输的吴艺明并不想就此善罢甘休,他和伙伴一起总结经验,收拾残局,决定重新开始。“人们每天都得吃蔬菜”,他们依然看好无公害蔬菜,开始重新加固大棚,并调整种植项目。 “每天凌晨3点起床种菜,光番茄一个人就得负责一亩”,两个多月后,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收成,他们也转而开始了清晨四点就到市场卖菜的生活。可是,事情并没有预先想象的那么顺利,人们并不买无公害的账,高成本投入的无公害蔬菜却不能高价位出售。 “当时没人买,一斤菜6毛钱,如果有人愿意5毛钱全包了,求之不得”,吴艺明回忆,那些辛苦种植的无公害蔬菜最后真的是以这种形式售出的。一年下来,种菜亏了一万多元。“回到农场,我对自己说,这是自己把自己骗了。” 转机
鱼塘掘到第一桶金 没有退路的吴艺明,最终在山上的鱼塘边找到了事业的转机。“周末很多人在这钓鱼,可没法钓到大鱼让人们很扫兴”,这也许就是我们翻身的机会,吴艺明想。说干就干,吴艺明和伙伴们开始挖鱼塘、买大鱼,很短时间内就对外营业,吸引了一大批来紫帽山钓鱼的人们。正是这第一个鱼塘,给吴艺明带来了事业上的“第一桶金”。 由此,吴艺明认识到了市场营销和风险意识的重要性。他认为,创业是一个整合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没有专业的指导,创业实际上是“独木难支”。青年创业在选择项目时,要虚心求教,讨教经验,全面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不断地观察市场。 坚持 创业甘当苦行僧 “过几天,还有一个大学生要来牧场工作”,吴艺明告诉记者,牧场现有的四位大学生也都是慕名而来的。这几年,很多人满怀期望而来,没过多久,就因适应不了牧场的生活和工作离开了。 吴艺明的牧场在偏远的紫帽山上,距离晋江市区十余公里,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很艰苦。前年有两位大学生找到吴艺明,自荐要到牧场工作。刚到牧场,他们被安排做一些很基础的工作,喂鸡、赶鸡、打扫鸡舍等。每天早上,一把鸡从鸡舍中放出来,鸡就满山跑,牧场树很多,蚊虫也多,每喂一次鸡都得被蚊子叮得浑身是包。天色晚了,还得费劲地把分散在牧场各地的鸡赶回鸡舍。这种苦行僧般的日子让这两位年轻人把之前的雄心壮志忘得一干二净,没多久就离开了牧场。 “现在的年轻人,跟我当年创业初期相比,幸福太多了,有人给他们指导。”吴艺明解释,他平时就会比较有目的性地让那些来牧场工作的大学生去做一些事情。“拿打扫鸡舍来说,养鸡最基本的是卫生,创业最基本的是勤劳,打扫鸡舍是个很好的锻炼。” 参加全国巡讲,每到一个地方,吴艺明都会告诉青年大学生这样一个道理:青年创业必然要经历一段艰苦的生活,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创业的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一份付出总会有一份回报,只要我们学会坚持。 吴艺明创业心得 农村也遍布商机:2001年,当我身边很多人放下锄头离开田间,开办工厂的时候,我选择了回到农村。其实在多数人认为种田没有赚钱机会的情况下,那里面往往有很大的商机,给你足够的空间可以另辟蹊径,获取成功。 充电才能保持创业动力:在和很多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思想活跃、勇于冒险;而自己也越来越感觉到长期身处农村,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充电才能让事业保持持续发展。在我农业公司逐渐步入正轨后,我会去实现再次进学校深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