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足坛大亨”、“F1教父”的郁知非在“上海社保案”的涡流中轰然倒下。检视他的足迹,人们发现,这位出没于上海滩灯红酒绿名利场中的风云人物,去掉其背后的权力之手,竟是如此弱不禁风。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游戏中,一切其实只是个幻影。
平心而论,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上,郁知非在许多方面确有开创之功,商业眼光和运作能力也堪称一流,所以,中国足协在他离去时对其麾下的申花俱乐部评价,“是中国足球职业化8年中最成功的俱乐部之一”。 然而,进军足球不是他有心栽花,而是特定时期的特定需要,所以,在上海滩这个混杂了权力、商业、名利等多重因素的足球舞台上,一旦他表演稍有懈怠,被迫离去的下场就不可避免。 更可悲的是,离开申花的郁知非依然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闲置半年后,在一次更大规模的烧钱运动中,他再一次地被推上了前台,尽管“花钱没他的份,挣钱才是他的工作”。 权力,让郁知非名动江湖,在最后,也将他掀翻在地。郁知非多次自比许文强,或有转千湾转千滩之意,如今一语成谶。 借用张爱玲的一句话,生命对郁知非而言是一袭华美的袍,看似光鲜,实际上爬满了蚤子。 郁知非沉浮录 成也人脉,败也人脉 经过半年的沉默,上海滩曾经的体坛大亨郁知非终于有了官方结论——5月2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在担任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董事长兼总经理和上海申花国际贸易公司董事长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侵占俱乐部、公司资金,用于支付个人购房款等。” 这一结果多少有点出乎意料,作为被“上海社保案”牵涉进去的官员,其问题却和社保案无关。 一些与郁知非相熟的朋友认为郁知非在上海的人脉连累了他,不然不致锒铛入狱;另有朋友则反驳,没有这些人脉,郁知非也就无法成为上海滩的足球大亨和F1教父,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不过,这一切都和郁知非无关了。知情人说,已经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他目前正被关押在安徽的某个地方,静静等待着司法机关对他的处理。 插队青年 早年的郁知非十分普通,生于1952年的他,是上海市卢湾区人,“文革”爆发时,刚刚初中一年级。和当时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他加入了红卫兵的行列,到全国各地“大串联”,包括去北京见毛主席。 1969年,年仅17岁的他从大上海千里迢迢来到黑龙江虎林县迎春镇,到生产建设兵团的八五四农场插队当兵。 那时,郁知非给人的印象是“聪明、头脑灵活”,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但是,干活方面不够踏实。一位和他一起插队的知青回忆,在当时政治氛围极浓的环境中,郁知非曾被上面调查过是否加入过“牛、马、羊”小集团——“具体说呢,牛、马、羊就是对领导拍马、对下面吹牛、上面追查下来要像一只绵羊。” 调查最后不了了之,但农场就此给郁知非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多年后,一同插队的知青聚会,邀请郁知非,他从来不去,也不再和这些当年的知青战友来往。 不过在郁知非口中,“这10年(指下乡插队)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我感谢这段日子,我对东北怀有很深的感情!” 此外,插队给郁知非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农场的马受惊,压伤了他的腿,他得以回到上海休养,脱离了农场生活。 厂长郁知非 回上海后,郁知非一边收废品,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大专的课程。 此后,街道成立安置剩余劳动力和回沪知青的街道工厂,郁知非得以进入黄浦区集体事业局下属的三灵电机厂工作,开始了他的事业之旅。 从工人干起,郁知非先后做过仓库保管员、销售科长等,一步步升任厂长。那时,他给人的印象依然是“脑子活络,主意蛮多”,“在市场营销上很有一套”。 三灵电机厂最初生产电子琴、空调用的风扇等电子产品,工人只有108个,固定资产仅有3万元,生产流动资金几乎为零。1984年,在郁知非等人的主导下,三灵厂成功跻身国家轻工业部确定的74家“国家洗衣机生产专业厂”之一,获得洗衣机“生产许可证”,开始转型生产“申花”牌洗衣机。 在当时产品供不应求的环境下,三灵厂办得风生水起:1986年,与上海家电批发公司联合建立申花洗衣机全国总经销处;1988年9月,与上海久事公司、上海交电家电商业(集团)公司成立上海申花电器联合公司;1988年企业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当年产值达到1.3亿元,创利1133万元,向市场提供双、套桶洗衣机30万台,成为上海黄浦区集体企业中的第一大厂。 由此,郁知非也囊括了一个企业家所能拥有的所有名誉,上海市劳模、十佳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等。 一个能说明郁知非当时开拓市场行为的细节是,他利用第11 届亚运会的机会,把电报与广告巧妙地融为一体,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1990 年10 月8 日《文汇报》全文刊登了这份电报稿:“北京亚运村第11 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值此第11 届亚运会闭幕之际,谨祝贺你们领先一步,勇夺金牌第一!十数天来,你们顽强拼搏,气势如虹,战绩辉煌,捷报频传,全国人自豪和振奋。“领先一步”是中国体育昨日艰辛创业的记录;“领先一步”也是申花电器一如既往孜孜以求的目标。向你们致敬!向你们学习! 顺致:崇高的敬礼! 上海三灵电器总厂、上海申花电器联合公司全体员工 1990 年10 月7 日 一位和郁知非有着二十年交情的朋友评价,那时的郁知非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尽管有些不太重视技术研发,但是在市场营销方面却是一个天才,而且为了工厂的发展殚精竭虑——“1987年11月到1988年11月的一年中,他五次胃出血,工作时间是在早上七点半至晚上十二点,春节几乎都在工作岗位上度过。” “明明知道喝酒等对身体不利,却不得不应酬于官场、商场之间。”提起当年的一段往事,一位三灵厂的老员工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