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供女儿上大学,一对下岗夫妻到乡下养猪,不仅渡过难关,还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为了帮助女儿上大学,年过半百的杨传安和妻子李彩霞,从市区来到长安区韦曲水磨村租场地养猪。凭借自己的艰苦奋斗和当地乡亲的帮助,不仅解决了孩子上学的费用问题,也为自己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为娃上学毅然下乡当“猪倌”51岁的杨传安和48岁的李彩霞夫妇住在市区南梢门一带。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所在的工厂先后停产,夫妇俩靠打工维持家里的开支。2003年秋天,他们的独生女儿考上大学,但每年上万元的各种费用却让这个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几经考虑,杨传安萌生了离开城市去农村养猪赚钱的念头。但是,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和亲友时,却听到了一片劝阻声:“你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养猪谈何容易?还是安分守己在城里打工算了。”经过调查后,杨传安毅然告别家人,只身来到长安区韦曲水磨村,以每年3000元的租金租赁了一处占地1亩、有17个圈栏4间平房的饲养作坊,购买了100多头小猪,开始了养猪生涯。
万事开头难。每天煮猪食、喂猪、清理猪粪等工作,累得杨传安筋疲力荆为了清理那些气味刺鼻的猪粪,他常常恶心得吃不下饭。但是,杨传安硬是咬牙坚持下来。开始时一些认为他吃不了这份苦的乡亲们,都渐渐地佩服起他来,还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给他传授防治猪病的经验,有的向他介绍可作饲料用的树叶和野草,还有的帮他干些零活。杨传安也虚心向村里的乡亲请教,双方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夫妇俩一起当“猪倌”随着小猪渐渐长大,老杨的工作量也加大了许多。他每天早上7点起床,一直要忙碌到晚上12点,常常是给猪喂了第二遍食,自己还没顾上吃早饭。得知丈夫如此执著、如此辛苦,妻子李彩霞也辞去在西安的工作,来到水磨村帮丈夫。由于资金短缺,他们没有钱买成品饲料,就蹬着三轮车到田野里采集可作饲料的野菜、野草和树叶;到果园里收集被风吹落的青果;到瓜园里收集西瓜皮,再加上收购的稻糠、麸皮,自己做饲料。到了秋天,又将风干的青草、树叶、秸秆粉碎后当饲料用,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 今年9月,第一批养成的猪出栏了,并且卖出了相当不错的价钱。夫妇俩估算了一下,一年下来不仅可以还清借款,娃上大学的费用也不成问题了。此事传出后,以前的同事纷纷前来参观,对老杨夫妇艰苦创业的精神赞不绝口。村里的乡亲说起他也都竖起了大拇指:“甭说是城里人,就是农民,也没见过谁靠收集饲料养成这么多猪。”杨传安说:“我就信一条,只要肯努力,就能趟出一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