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诡异迷局与豪情赌局(4)



系列专题:《解读变幻无常的经济命运:大滞胀》

  根据货币主义的"掌门人"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的观点,货币的发行量经常是大于"经济增长规模"的。而其原因,就是利用"金钱的幻觉",为社会经济打一针"兴奋剂"。而长时期服用"兴奋剂"的后果,就造成了间歇性的通货膨胀或者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现象,也就是通货膨胀与低增长、高失业率并存的复杂困境。

  时至今日,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虚拟资产与货币供应增长率,都大大超过其物质生产的增长率,各类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又极大地放大了各类资产价格的膨胀速度。换句话说,五花八门的债券、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产品,已经脱离了原有的生产能力、实体经济的基础,更多的是一种单纯的纸上游戏。

  当这种"金钱魔术"一发不可收拾,必然会显露出金钱本身的破坏性,反过来对社会财富造成巨大的伤害。于是,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进而扩大成为全球的金融海啸,物价飞涨,"钱不值钱"的噩梦又一次成为全球民众的新恐慌……

  2008梦魇:从滞胀到通缩

  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全世界CPI飙高。2008年6月份,美国通货膨胀率出现了26年来最大的单月涨幅。在英国,从2007年起,一场食品价格通货膨胀震惊朝野与媒体。玉米、小麦的价格涨了一倍,炸鱼和土豆条等快餐也跟着涨价。而在亚洲,早在2008年初,就有分析专家指出,"亚洲大部分地区已陷入通货膨胀之中"。

  在中国,随着"猪肉涨价",拉开了通货膨胀的序幕。至2008年6月,36个大中城市猪肉(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上涨到每公斤21.32元,与前一年的6月相比,涨幅为46.3%。继而是肉、蛋、奶、蔬菜、粮食等食品和日用品价格的全面上涨。

 第4节:诡异迷局与豪情赌局(4)
  这次世界性的通货膨胀,让人们回忆起上世纪的70年代,也回忆起一个痛苦的词汇--滞胀(Stagflation)。不论是曾饱受滞胀折磨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未曾亲历滞胀的新兴国家,都惶恐不安,如临大敌。全世界的媒体上,不断出现的"滞胀"这个字眼,专家们不断进行着种种关于滞胀的预测。因为,滞胀是一段太可怕、太糟糕的回忆。

  滞胀,曾整整持续了十年以上,贯穿上世纪整个70年代。十年当中,在整个西方社会,经济不断下滑,企业纷纷破产,股市萎靡不振,失业不断加剧。不仅如此,随着一次次"石油危机"的爆发,石油价格上涨导致整体物价水平节节攀升。享受过"二战"之后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富裕生活的西方社会,再一次面临捉襟见肘的困境。

  然而,现代经济越来越像一个看不懂的迷宫。几个月前,整个世界都笼罩在通胀失控的阴霾之中,能源价格暴涨,食品价格暴涨,各国央行被迫大幅加息,以抑制高扬的物价。而仅仅几个月后,CPI似乎突然撞上了一个神秘的天花板,能源、食品价格纷纷大幅回落。美国、日本、欧洲……全世界几乎是一夜之间同步进入了经济衰退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70623.html

更多阅读

第61节: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1)

系列专题:《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第四章 /  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健康,不只对自己,也对旁人;永续,不只对自己,也对地球。  ——Lifestyles

第11节:诡异迷局与豪情赌局(11)

系列专题:《解读变幻无常的经济命运:大滞胀》  但是伯南克那一代经济学者却不是。比如伯南克自己,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期间,最主要研究兴趣就是美国的过去,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并从中吸取理论营养,终有建树,成为上届总统小布什

第10节:诡异迷局与豪情赌局(10)

系列专题:《解读变幻无常的经济命运:大滞胀》  伯南克为什么那么偏爱"印钞机"?其原因可能有两个:  其一,伯南克称得上是研究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专家,他写过一本叫做《大萧条》的书,和他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一样著名,都是他的

第9节:诡异迷局与豪情赌局(9)

系列专题:《解读变幻无常的经济命运:大滞胀》  以美国为例,一般来讲,作为政府的"两大利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美国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则更多地借鉴凯恩斯主义,而在货币政策方面更多借鉴货币主义。代表大财团、金融寡头利益的共和党

第8节:诡异迷局与豪情赌局(8)

系列专题:《解读变幻无常的经济命运:大滞胀》  此外,被提名财政部长的莫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在克林顿时期任财政部助理部长和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并为萨默斯的学生。  从总体来说,奥巴马的经济班子,可谓重用克林顿的"旧臣"

声明:《第4节:诡异迷局与豪情赌局(4)》为网友那颗心只属于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