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读变幻无常的经济命运:大滞胀》
此外,被提名财政部长的莫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在克林顿时期任财政部助理部长和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并为萨默斯的学生。 从总体来说,奥巴马的经济班子,可谓重用克林顿的"旧臣"。所以有美国媒体戏称,奥巴马是在组建"克林顿第3届政府"。 这时,美国一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就发出了这样的欢呼:"现在我们大家都变成凯恩斯主义者了。即便是美国的右派也加入到了凯恩斯主义的阵营中,他们都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并且其规模在以前根本是无法想象的。对于像我们这些声称与凯恩斯主义有某种关联的人来说,现在是一个胜利的时刻!毕竟在过去三十多年里,我们一直被遗忘甚至被回避。" 而奥巴马上任以来公布的草案,可说是最大胆的草案。他不只要向市场注资万亿美元,拯救短期严峻的经济局面,更要耗巨资开展绿色工业、教育和全民医疗保障改革。毫无疑问,奥巴马在用美国经济进行一场"豪赌",而他满满一手抓的都是凯恩斯的牌。 就像英国《泰晤士报》撰文指出的那样,奥巴马不只是赌上了他的总统职位,更赌上了美国的未来。若他赢了,他或会成为"总统山"上的新成员;但若他输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系也许将会因此而破产。

奥巴马的竞选口号是"明天会更好"。已经当上总统的奥巴马依旧风采迷人,但是"赌局"的玩法却越来越令人恐惧。 不仅奥巴马,全世界似乎都在打凯恩斯的牌,因为全世界都有一个共同目的:救急!救市!拯救衰退的经济!全球经济如同一个极度衰弱的病人,现在,需要大剂量的强心针。 于是,有关"70年代"的恐怖回忆,又重新萦绕在人们心头。毕竟,"凯恩斯"已经不仅仅是一位经济学家的名字,它已经和"滞胀"千丝万缕地关联在一起了。 究其原因,"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多印票子",来人为地制造和扩大总需求,提高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这种方法对治理经济周期中的"萧条"阶段可以一时有效,然而却会积累大量的结构性矛盾,在日后形成糟糕的"滞胀"局面。比如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造成石油价格迅速上涨,厂商在高成本的压力下难以生存,失业率因此而大幅提高。同时,大众预期通货膨胀会持续下去,更愿意把钱花出去,企业也事先将通货膨胀因素反映在未来成本上,这些因素不约而同地造成了物价上扬。 不过,对一种经济理论,人们总是会不断地进行修改和扬弃。现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变换,正体现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交锋,而政策制定者会吸收不同理论中有价值的东西,以混合的、兼顾的"组合出击"方式来治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