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读变幻无常的经济命运:大滞胀》
其实,在约翰·劳的《论货币和贸易》一书中,有三句话就可以鲜明地表明他的观点: 1. 一国的实力和财富,与人口、军火和外国商品的数量有关。这些东西依赖于贸易,而贸易又依赖于货币。(National Power and Wealth Consists in Numbers of People,and Magazines of Home and Foreign Goods. These Depend on Trade,and Trade Depends on Money.) 2. 没有货币,再好的制度也不能动员人民、改进产品、促进制造业和贸易。(The Best Laws Without Money Cannot Employ the People, Improve the Product, or Advance Manufacture and Trade.) 3. 如想和他国一样强大富有,就必须拥有与该国数量相等的货币。(To be Powerful and Wealthy in Proportion to Other Nations,We should Have Money in Proportion with Them.) 由此可见,约翰·劳把货币和财富看作是同一回事,他以为,创造货币就等于在创造财富,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用今天的金融学观点来看,约翰·劳没在没有足够准备金的情况下发行纸币,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和信用体系崩溃。后来,卡尔·马克思曾经这样评价约翰·劳:"既是骗子,又是预言家",因为他的"骗术"或曰"观点",与后世一些经济学家颇为神似。 比如,时至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执迷于这种虚构的财富,误认为股市的火暴就意味着经济的繁荣,资产价格的上涨就等于国家财富的增加。在2006年美国的"次贷泡沫"之中,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其实,从约翰·劳那里,就早已经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影子。
![第27节:空手套白狼的游戏(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414832985679.jpeg)
"不值一个大陆币" 就这样,早期的纸币在欧洲完全"经不起考验",铩羽而归,但是后来,却在美国大行其道起来。 这其中的原因,自然与美国独立战争以前流通货币不足有关。早期奔向"新大陆"的,大多非常穷困,身上没有多少硬币。尽管美洲发现了一些金矿和银矿,但与后来19世纪的"淘金时代"相比,这些金矿和银矿的发掘规模要小得多。不仅如此,与英国的贸易逆差使得新发现的贵重金属几乎全部流向了英国,美国自身成了一个"货币稀缺"的国家。18世纪一度回复了原始的"物物交换",皮毛、贝壳、烟草、大米、小麦、玉米等商品都曾先后被用来当作货币使用。 解决这种局面的办法自然是发行纸币。独立战争之前,美国已经发行流通"殖民券",它是一种纯粹的政府信用货币,只要政府接受其作为缴税的支付手段,它就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美国的纸币与欧洲的纸币不同,欧洲当时流行的信用货币形式为"银行券",可以直接兑换金银,而"殖民券"则没有任何金银实物作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