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心想事成的实践指南:超越秘密的答案》
吠陀经是印度古老的经文,它详述每一种心灵意识的震动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频率,而这些不同频率的震动,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那些震动会因为频率的相同,而用共鸣或反射的方式来扩展。这样的方式也会吸引其他相同频率的、精神的或物质上的震动,或拥有我们今天称为"同样波长"的有形或无形的事物。 万物皆是神 公元8世纪时,印度喀什米尔的宗教里有些为人熟知的论点,可用来阐明吸引力法则。那是当时的哲学及宗教显学,称为"湿婆教"或"希瓦派"(Shaivism),这个字在梵文里的意思就是"震动"或"共鸣",它的重点是探讨关于震动的真实存在。虽然这个想法已经被印度教的其他支派阐述过了,但湿婆教是第一个将这样的运转机制转化为文字并为人所熟知的表达,例如斯潘达·卡拉塔(Spanda-Karika)就是能量和震动的意思。公元9世纪时,这些手稿流传出去,并形成吠陀经的本文,我们都听过的《奥义书》即为其一。 你,就像你深层不变的渴望, 你的渴望就是你的意志力, 你的意志力就是你的企图心, 而你的企图心就是你的命运。 --印度奥义 ※ 超过一千年的时间,西方世界对《奥义书》的内容一无所知。直到19世纪,法国人安基提尔·杜伯龙(Anqutil DuPerron)将它翻译成拉丁文时,才唤起了当时学者们的兴趣。一百年后,就像我们在前一个章节所读到的,威廉·沃克·亚特金森出版了《思想的震动,或思想世界的吸引力法则》,这本书后来成为该领域的圣经,也支持了20世纪当红心灵主义者们的学说。 又过了一百年,公元2006年,澳大利亚的朗达·拜恩将她的理论集结出版成册并命名为《秘密》。她在书中列举了二十四个实际案例,这些案例都使用了吸引力法则,而且明显地呈现出这个法则的价值。这部书的内容也制作成DVD,在全世界获得广大的反响,这些都可以被总括为"新千禧年的机会"。今日,这个法则和当时的奥义书所写的一模一样,因为它是恒久不变的真理,从古到今,唯一改变的是它的力量强度及使用它所需要的资源,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做出调整。 今天,我们正置身于千禧年的能量扩展之中,就必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去改变我们的人生,并进一步地获取我们渴望得到的生活。
![第12节:心灵体验的最佳时机(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414092449823.jpeg)
你的现在,是过去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