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顶级证券分析师把脉投资:财富预言》
第一篇 宏观经济:中国经济将度两年"蜜月" 展望未来,我们判断中国经济将进入两年左右的蜜月期-- 增长无忧、流动性无忧、通胀无忧。具体来说,中国经济将延续 V形复苏势头,2009年GDP增长8.3%,2010年GDP增长8.5%。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 从2008年8月份开始,各国纷纷出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规模空前,但从实际效果看,中国的效果最为明显。 这表现在中国PMI(采购经理指数)率先触底回升,连续3个月保持在50以上,其他主要国家仍在50以下;工业生产稳步恢复,其他国家仍在底部徘徊;曾经遭受重创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其他国家仍然低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创2004年上半年来新高。 从2008年11月份以来我们就一直对中国经济持乐观判断。2009年初,我们更是率先提出了经济V形回升的观点。从上半年实际情况看,方向跟我们预期的一致,但复苏力度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强。 这些超预期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具备持续性,是经济复苏势头能否延续的关键。 通过与美国等国比较,我们发现中国本身的独特优势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关键。这体现在较高的储蓄率、高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地方政府既有的投资冲动等方面。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将进入两年左右的蜜月期--增长无忧、流动性无忧、通胀无忧。在政策方面,中国宏观政策将从救急转向养生。 高储蓄奠基 从全球来看,中国的政策效果最为明显,这首先和中国的高储蓄有关。正因为高储蓄,中国经济战胜危机才有了物质基础,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才有了用武之地。 中国高储蓄既表现在总量上,也表现在结构上。从总量上看,中国储蓄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根据初步核算数据,2008年中国总储蓄率高达51.5%,而美国只有12.1%,前者是后者的4倍多。 从部门来看,中国政府部门储蓄率为10%左右,而美国是-5%;中国企业和个人储蓄率为40%左右,而美国只有16%。 这就意味着,中国资金不是问题,政策很容易激发潜在需求,而美国政府及其私人部门资金积累有限,家庭部门过度负债,政策效果会非常受限。 正因为如此,才使得2009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和企业投资的表现非常抢眼。房地产具有利率敏感型的大宗消费品的性质,这决定了其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将呈脉冲式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