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害羞心理学(31)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对“是什么让你害羞”这一问题的回答,害羞者和不害羞者实质上都差不多,区别就在于“量的多少”。害羞者有一种明显的倾向,他们喜欢谈一件又一件经历过的事情,而不会把这些事情归类总结。所以有更多的情境和更广泛的人群可能造成他们害羞,也就会有更多自我界定为害羞的人。

  知道“什么引起害羞”、“什么时候害羞”、“如何面对害羞”,并不意味着你能回答“为何害羞”。总有人咨询我,“请你告诉我为何害羞?”这个问题促使我进行调查分析,并且开始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征程。

  在下一章里,我们将分析害羞者的心理面貌,也将讨论害羞者的基本动机,并就害羞者将害羞作为谦逊的原因进行探讨。

  第3章 为什么人们会害羞

  心理学家、精神病专家、社会学家以及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都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会害羞?”不同的学派有着迥然不同的解释,这也为我们理解害羞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 人格特质学派确信:害羞是一种遗传特质,就像人的智力和身高一样。

  ◎ 行为主义者认为:害羞的人只是没有学会与其他人交往的社交技巧罢了。

  ◎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害羞是个体潜意识下内心激烈冲突的一种外在表现。

 第31节:害羞心理学(31)
  ◎ 社会学家和一些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在社交中害羞应该得到大家的理解,因为社会环境使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会害羞。

  ◎ 社会心理学家则提出:害羞者是在社会生活中被贴上的标签——自认为自己害羞,或是别人认为自己是害羞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70271.html

更多阅读

第48节:害羞心理学(48)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另一个判断出生顺序和孩子受欢迎程度关系的方法是看后出生者在权力上的劣势。后出生的孩子会掌握更多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例如协商、说服、妥协等),因为他们不能拥有像哥哥或姐姐所

第46节:害羞心理学(46)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害羞孩子的自我印象  害羞孩子的自我印象实在是太差了,男孩们感觉他们自己太高、太胖、太差、太丑、不够强壮,并且比起其他外向的孩子缺少吸引力。女孩们也差不多,她们认为自己太

第45节:害羞心理学(45)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就像一个年长的女士所说的那样,害羞的产生也有可能是由于孩子所处的整个环境。  “在我五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我在天主教学校中长大成人。在学校里,那些修女对我很好,我像爱自己

第44节:害羞心理学(44)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但是,我们也损失了一些东西。如果可以直接拨号的话,我们就不再需要依赖和信任他人了,甚至不用向别人需求帮助,这也就意味着人际交往的减少。西尔维娅不需要和孩子们交谈,诺曼也不需要

第43节:害羞心理学(43)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当今,美国家庭平均成员都少于3人。我们不仅存在于一个陌生人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着孤独感的陌生人的国度。  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个体容易变得害羞,简单的人际交往变得

声明:《第31节:害羞心理学(31)》为网友傻傻的对她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