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一直从事皮制文具行业,所以认识那么几十个同行业界的老板:他们就是不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这在当今可能是有那么点儿“反潮流”的精神了。
其实如果不想把企业做大就什么都不是大问题。资金有多少就从多少做起,自己熟悉什么项目就干什么项目,能凑几块“料”就凑几块“料”,能卖多少产品就卖多少产品,能赚多少钱就赚多少钱。不想一口吃个胖子,吃不好就成了“浑毛猪”,硬吃下去肯定不消化。他们只要一旦想把企业做大,往往紧跟着就是血压升高手冰凉,往往就头昏脑涨,不用说别人,试想近年来,无论是凯威、日龙还是弘都,都是短时太想把企业做大,太想辉煌所造成如此结果的。 想把企业做大,首先碰到的问题是资金短缺,资金短缺就要贷款或引进别人的资金转让自己的股份。而且往往认为贷款越多越好,最后成了给银行打工,但是银行是个最“势利眼”的衙门口,你有钱的时候他就千方百计地讨好你,你一旦没钱时他那张脸比冬瓜还难看,该让你寿终正寝的时候,他是眼皮都不眨。 想把企业做大,往往容易铤而走险,选择表面上看来利润回报率奇高的项目,年回报七倍、八倍的项目我也见过,但是回报高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只是决策者脑瓜子一热常常看不到,把自己当作无所不能的神人了。 想把企业做大,当然要想方设法扩大市场占有率,一心想统治全中国、走世界,结果四面楚歌,按住葫芦漂起了瓢,战场的前方耀武扬威,老家后院捉襟见肘,打肿了脸充胖子。 想把企业做大,就要大量地销售自己的产品,销售的先决条件当然是扩大知名度,而知名度是什么?就是不断参展!各地设经销点。经销点多了当然来买的人自然就多,经销不好就成了赔本赚名气,几十万的铺位投入收不回来也够他们白做半年的。仓促上马的设备、扩建漂亮的厂房,一台针车一次定货就是一百台,不知道将来留着车什么? 几个人或几十台针车的时候,都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管理再不行,总也出不了大问题,无论理论家们怎么指责私营企业的创业者们如何不会管理,如何不懂MBA,如何臭没水平,但是这些私营的创业者们比理论家们能赚钱,会赚钱,理论家们无非是说你们再发展下去就不行了,其实这都是猜测,让理论家们来就行吗?我看也未必。我有同学教MBA,是教授,我说,你也办个企业试试?他直摇头。如果请个外来的人才管理也是个麻烦,刚开始是你给他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要是凭他自己的能耐,他可能二十年后也爬不上这个平台,但是一旦他发展了,成熟了,你就累了,给你撂个橛子你就得伤筋动骨,保不住你也许就背过气去。 一旦想做大,企业原有的人力就肯定不够使了,当然就需要更多的人手,于是人才难求就成了发展的烦恼。工人的增多并不能把企业做大,做大要靠增多的人才,也就是干部。过去的干部都是一级一级地提起来的,有功劳有苦劳,而且往往都心存对创业者的感谢之情,向心力一般比较强。新来的人才们可就缺少了这个过程,他们会直接和你谈他要做经理、总监或者总经理。我不敢说他们做不了,但是我敢说他们随时可以敢说不再做了。一旦他不做了出去还要说他曾经在孛索皮具公司做什么什么,这时我还要给他当个垫背的,甚至我在公众或行业中的影响力都成了他的跳槽资本。 人才是自己培养还是挖?我看这不是问题。我从来不采用任何手段从认识或不认识的皮制文具企业中挖人,因为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当然也因为我不想急着把企业做太大,谁来谁走都不会伤我的命脉,这是第一位的原则,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以内发展。 当然也要控制着企业不要发展得太快,一般每年能够有15-20%的增长我认为是最理想的,这样干部的需求和提拔能够跟得上,否则就成了拔苗助长。 动不动要把企业做到什么什么,做到前几前几,有哪个必要吗?强了不就是大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