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快和慢一举兼得: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快》
手持火器问世后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虽然它们坚不可摧,但是每次开火前得先装好火药和子弹,还要用火种和导火线点燃,整个过程复杂、缓慢而且危险。比如遇到大风、天气潮湿或者太紧张等情况,往往可能会导致丧命。基于上述缺点,专家们开始努力研究对此做出改善。虽然经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火器的速度依然是个大问题。当时铅弹的有效射程为30~40米,因此在发射第二枪之前敌人完全有可能冲到面前。此后人们就开始不断尝试解决子弹速度过慢的问题。1594年,威廉?路德维希?拿骚伯爵在一封信中曾经声称根本无法从技术上解决这个难题。当时每发射一发子弹至少需要2分钟,这位经验丰富的伯爵自行研制出一套新战术:第一排士兵射击完毕后立即后退装弹,第二排士兵立即上前补位,就像这样一排排先后替换。此阵法中,指挥官用命令来调整军事进攻速度。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 Adolf)在三十年战争中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这种阵法的威力。由于瑞典军队勤奋操练,他们的射击速度突飞猛进,6排瑞典火枪兵连续射击就可以阻挡敌人前进的步伐。瑞典军队还派出炮兵来加强火力,他们的大炮装配有3个常规炮筒,这样可以加快装弹速度,每小时可以发射20枚炮弹。 后来军事专家用铁弹代替了石球,进一步提高了大炮的杀伤力。铁弹的尺寸统一,便于准确计算使用多少火药的数量。铁弹表面光滑,在炮膛里和空中遇到的阻力会更小,而且同等体积的铁弹重量是石球的3倍,这样人们就可以缩小炮筒,从而减轻大炮重量以便更利于搬运。由于射击速度的提高,石球撞到城墙后会破碎,然而铁弹却坚不可摧,可以成功地摧毁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