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2)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财富在积累,人口在凋零……
这些悲伤的诗句形象地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这场著名的"圈地运动"之后,英国乡村生活逐渐永别了自然经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闲逸安适,人们谋生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旧式的村落不再存在,机器轰鸣的城市和集约化生产的农场粉碎了旧日的田园美梦。曾经的诗意,将永远成为历史。 英国的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先是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自耕农的土地。自然,公用草地由于过度放牧而退化,而贵族如果通过与农民谈判的方式达成共识,交易成本又太高。最好的办法,是利于特权,实现土地的私有化。 在这种强行的圈地运动中,农民以前以各种形式租种的土地,无论是以前定下的终身租地,还是每年的续租地,都被贵族强行圈占了。这些成为牧场主的贵族们还互相攀比,使他们的牧业庄园变得越来越大。当年,一群农民在向国王控诉一个叫约翰·波米尔的领主的上诉书中写道: 这个有权有势的约翰·波米尔用欺骗、暴力占有您的苦难臣民--我们的牧场,这些土地是我们世代所拥有的。他把这些牧场和其他土地用篱笆围上,作为自己所有……我们被强行驱逐出来。如果有谁不愿意,波米尔就率领打手包围他的家。这些人手持刀剑、木棒,气势汹汹,凶猛地打破他家的大门……为了圈占我们的土地,他将我们投入监狱、毒打、致残,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生命都难以保全。 一开始,圈地运动确实被国王和政府看作是私人的暴行,并颁布了一系列的禁止圈地的法令。然而,很快国王就对圈地运动抱默许的态度了,这与当时王室与教会的关系是不分开的。16世纪,教会约占有全国土地的l/3。英国国王为了增加王室收入,同时也是惩罚教会对于王室干预过多的行为,封闭了数以千计的修道院,没收了他们的领地。这些领地一部分被国王赐给了宠臣亲信,一部分廉价卖给了乡绅、土地投机者、商人和牧场主。这些人再次以圈地形式把教会领导下世世代代耕种份地的农民赶走,建成大牧场、大农场。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本家和王室渐渐达成新的利益共识,政府公开支持圈地。到18世纪,圈地开始变成经过议会法令批准的"合法"行动了。这种"合法"的圈地活动到18世纪中叶以后更加肆无忌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都变成了牧场。 在当时,对于那些只拥有20亩以下土地的农民来说,圈地对他们无异于是一个巨大的灾难。自耕农是指拥有耕地不到100亩的农民,以20亩为界把他们分为上下两层。其中占地20~100亩为小农的上层,在圈地运动中并没遭到巨大损失,反而抓住机遇摆脱了自耕农身份。20亩以下的小农,由于自己拥有或租种的土地太少而无法自足,所以他们依赖于对公地和荒地的使用权。土地越少,相对的圈地费用越高,与其为小块土地负担圈地费用,还不如把土地卖给大土地所有者。但即使变卖也发不了横财,反而永久的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更多阅读
第25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14)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俾斯麦一方面镇压工人运动,采取"铁血政策",一次次血洗街头;另一方面,他用怀柔的社会保障政策,保证了工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这种做法,被称做"大棒加糖果"。俾斯麦的"糖果",使德国实行了
第24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13)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此时,德国的社会结构存在着诸多不协调之处,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阶级矛盾开始激化,而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在这个年代开始广泛传播的。俾斯麦作为一个"老牌的帝国主义者",他必须要压制
第23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12)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总之,人口的流动,正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无论哪个时代,职业环境的变迁总是与人口流动息息相关的。 在工业革命时代,除了移民之外,不堪忍受贫穷的工人们所剩下的选择还有一种,那
第22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11)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1848年,整个欧洲似乎都陷入了革命的漩涡当中,当时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曾认为,最先进国家的工人有可能通过革命取得政权。但不久后他发现,资本主义却又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浪潮
第21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10)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在所有的经济错觉中,"机器必然导致失业"这种错误最为阴魂不散。这种错觉曾经被无数人驳倒过,但总能死灰复燃,并且和以往一样张狂。每当出现长时期失业潮的时候,机器总是被指责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