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过去,在休闲时间,男人们会拿出三明治和咖啡请朋友们玩一个晚上的牌。如今,他们只能用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们玩游戏。 正是在大萧条时代,美国的家庭结构和妇女地位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现代型的社会关系,在大萧条的阵痛中孕育着。 灾难中的柔韧力量
![第32节:大萧条故事:失业难免寒酸(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382972982513.jpeg)
关于女性在大萧条时代所表现出的生存能力,美国著名的企业家艾柯卡在《艾柯卡自传》中这样写道: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母亲表现出了她的应变才能。她真是位典型的移民母亲,也是家里的支柱。一份5分钱的骨头汤也是我家的一餐,但我们都能吃饱。在大萧条变得更严重之后,她又到我父亲的餐馆帮忙,她还去过一个生产衬衫的工厂打工。她总是愉快地去做她的工作,至今她仍是一位漂亮的妇人,看起来比我还年轻。 大萧条时代,正是很多女性像艾柯卡的母亲一样,在家庭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或许是因为一种源自原始时代的自然分工--女性从事采集生产而男性从事狩猎,使得女性具备一种更善于应对贫困的天然能力。 不仅如此,上世纪30代,对于妇女参与就业,乃至妇女解放运动,也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时期。大萧条时,虽然已经工作的妇女往往是最先遭到解雇的,不过,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文化上,受打击最大的还是男人。 当时的美国,虽然妇女有了选举权,但还是个极端大男子主义的社会。一般的家庭都是丈夫出去工作,妇女待在家里。大部分女工,也不过是婚前出去工作,结婚生子后只有十分之一在外面工作。无论在哪个行业,女性工人被认为是为了零花钱或补贴家用而窃取男性养家者的工作。所以,大萧条刚开始时,工厂解雇的对象,首先是那些拿"第二份工资"的妇女。 不过,这些妇女毕竟人数很少,而且当时有着严格的性别分工,所以失业率反而不高。而男人从事的工作,尤其是重工业,失业比例要高得多。这就猛然改变了家庭内的权力分配。本来男人是一家之主,是让全家吃饱穿暖的人,妻子对他小心、孩子对他敬畏。如今妇女接管了家庭财政,即使是政府的救济,也是发给家里的女主人的。 到了1930年,5个女人当中就有一个在家庭之外工作,女工的总数将近1100万。她们的工资较低,而且通常也更听话,从而更受雇主的青睐。 然而,随着大萧条的继续,女性的这种优势也在缩小。失业的女人发现,再找工作已经很难了,为了战胜"容颜渐老、韶华不再"的障碍,一场女性主义运动打出了"永远28岁"的欢快口号,强烈要求女性雇主们雇佣女同胞当中更老的成员,以平衡男性雇主对年轻、美丽的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