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研究午餐肉历史的作家布莱克说:"从心理上来讲,午餐肉是一种令人(在逆境中)获得安慰的食物。"午餐肉能满足一些饿着肚子、既想省钱又想吃肉的消费者。于是,它也就成了判断经济景气的指标。 只要大萧条依然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人们就不得不青睐节省,不仅仅是衣食上的节省,还常常包括住房上的节省。 富人的节约包括关闭或低价卖掉位于纽波特、巴尔港、棕榈滩或圣巴巴拉的"村舍",或者出让法国南方的别墅。中产阶级可能不得不退掉海滨或山区度假胜地的一幢租来的房子,并搬到镇上的一幢花费较少的房子或公寓。与父母、公婆、岳父母和雇员"挤在一起"的情况不计其数。对64座城市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1934年1月,在美国的所有家庭中,"特大家庭"的数量所占的比例从2%上升至15%,比例最高的是南方。 大萧条持续了十年的时间,在我们的历史眼光中,10年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但是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种尴尬的日子,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熬出头,这是一段漫长到看不到终结的时间。 在这样的生活境遇中,人们无法不盼望"救星"。然而,大萧条毕竟是经济长久失衡形成的,各种问题积重难返,就连"罗斯福新政"也不能一下子把美国人民带出深渊。 当时给了穷人们巨大的安慰、支持着他们在困顿中生活下去的,却是一些并不伟大的人和物。正是他们,堪称大萧条时代人们真正的"救星"。 资料:1930-1939年,这十年的美国 人口:48个州,123188000; 平均寿命:男性,58.1岁;女性,61.6岁; 平均薪资:1368美元; 失业率:上升至25%; (民主党政治家休伊·朗提议年均收入应保证在2500美元) 汽车销量:2787400辆 食品价格水平:牛奶,14美分/夸脱;面包,9美分/个;牛后腿肉,42美分/磅;

美国很多最著名的摩天大楼(如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和洛克菲勒中心)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穷人最需要精神支柱 大萧条时代,也是《白雪公主》、米老鼠和秀兰·邓波儿的时代,因为失业和困顿的人民最需要安慰。 那个时代的美国人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每星期看一次电影。同时,听收音机和泡图书馆也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内容,因为"没有事情可做"。甚至简单的家庭游戏如拼图、跳棋、国际象棋、掷套圈都大受欢迎,人们要么是用它们消磨时间,要么排遣焦虑。罗斯福总统所倡导的消遣方式是集邮,在他上台后的五年间,政府发行了约100个新邮票品种,美国集邮者的数量也从200万人增加到9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