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人们通过阅读来逃避现实,于是悬疑小说大行其道。人们喜欢的作者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达许·汉密特和雷蒙·钱德勒。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数为200万~300万。不时有顾客对图书管理员说:"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 在整个30年代,广播达到了巅峰。到1939年,大概80%的人拥有自己的收音机。肥皂剧和新闻是最受欢迎的,数百万人专心致志地收听关于慕尼黑危机、德国入侵波兰和法国陷落的消息。广播中的"炉边谈话"是"罗斯福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罗斯福总统每次广播讲话,都以那句平民化的称呼"我的朋友"为开场白。每一次的"炉边谈话"之后,罗斯福经常能收到5万封听众来信。
![第35节:大萧条故事:失业难免寒酸(10)](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382818234981.jpeg)
20世纪30年代更是好莱坞的"黄金年代"。好莱坞一部接一部地推出电影,大多数电影的内容依然是为了逃避现实而设计的,大肆表现奢华和传奇,以及情感的世外桃源…… 去看电影的人们常常已经很久没有工作,他们想忘却生活的烦恼,他们迷上了克拉克·盖博、贝蒂·戴维斯、葛丽泰·嘉宝和埃尔罗·弗林这些偶像明星。1936年,美国著名童星秀兰·邓波儿成为大萧条时期人们的慰藉,所有的美国人都喜欢这个卷头发的小女孩,连罗斯福总统都感谢她"在大萧条时期为千千万万美国人带来微笑"。而沃特·迪斯尼的动画公司,也是在这一时期壮大起来的,它于1937年制作了首部长篇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大萧条时代,有一位创造奇迹的"经济学家",它的名字叫Mickey,中国人翻译成"米老鼠",它产生于沃特·迪斯尼1928年的一个灵感。在20世纪30年代,沃特·迪斯尼投拍了一系列米老鼠动画片,博得了萧条时代人们难得的笑声。 米老鼠能使一家制衣厂有着做不完的生意,仅是制造一种印有五颜六色米老鼠肖像的毛衣,就使这家工厂一年获得百万订单,三分之一的工人不得不加班。它还能让美国的一家名表厂起死回生,因为印有米老鼠图案的手表,每年能够卖出200万只。 1935年,《纽约时报》毫不吝啬地赞誉这位"经济学家",说道:"他是一个世界公民,不可思议地在商人领地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他是世界上的超级推销员,为失业者找到工作,将公司从破产境地中救出。无论他在何处,希望的曙光都会突破云层。" 1934年,米老鼠的好朋友唐老鸭诞生了。这是一个为了生存劳苦奔波的倒霉鬼,它脾气火暴、好与人争执、喜欢夸大事实、经常抱怨生活中的小事和不如意的地方。它追求爱慕虚荣的异性,但从来都没有成功过。这个角色像极了大萧条年代的失业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