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新常态(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38178174177.jpeg)
系列专题:《繁荣与衰退间的应变:成长》
自从约瑟解码了法老关于肥牛和瘦牛的梦,并发表了他的政治观点——在“肥”年储存财富以求在“瘦”年生存以来典故出自《圣经》,埃及法老先是梦见7头瘦弱的牛吃掉7头肥壮的牛,又梦见7个瘦弱的谷穗吞掉7个饱满的谷穗。约瑟为法老解梦,认为天下将有7个丰年继之以7个荒年,他向法老建议丰年积粮荒年售出。法老很欣赏约瑟,于是把他从监狱释放出来,任命他为宰相。——消费者遵循了这个模式。在好年景里他们储存起一些富余财富,因为他们知道当光景不好的时候会需要。然后,当不好的年份到来时,他们消费一些储存的东西。这就是消费者们惯有的行为——因为它是显而易见的谨慎行为。但是这次他们不是这样做的,从创世纪以来的第一次,消费者们对于一切事情都是反其道而行之。在2002~2007年的经济扩张期间,美国消费者的储蓄率只降不升,在2005年年中甚至成了负值,并且大部分时间以低于1%的比率持续到2008年底。然后,当萧条到来时他们再一次做出了与历史相反的举动:增加储蓄。随着经济萎缩,美国消费者储蓄率攀上3%,然后超越4%,这是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 这是与大萧条时期消费者的行为相反的。举例来说,在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以后,个人储蓄率随之下降,而且在大萧条情况最差的两年,1932和1933年,该比率成为负值——消费者花的比挣的多。当经济好转时,他们的储蓄率(可支配收入的储蓄百分比)开始上升,在1937年达到了6%;当1938年经济再次回落时,该比率降至2%,随后一年它又上升了。这是合乎逻辑的储蓄行为的教科书实例。这一模式使得商业周期变得温和,它通过在扩张时期阻止消费和在萧条时期推动消费稳定了经济。但是相反的消费行为却会使周期更为极端,这就是此次萧条很糟糕的主要原因。虽然消费者们确实需要更多的储蓄,但为了走出萧条他们也需要更多的消费,而且他们无法在同一时间做到这两样,特别是当就业岗位大量消失的时候。这是一个双重打击:不仅消费者们在这场衰退中缺少储蓄和消费,而且他们的消费占自己收入的比重更少了(他们自己停滞不前,因此也许这是个三重打击)。将这些原因加在一起就很清楚为什么这次萧条如此深重和漫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