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迎面走来了一位“花白胡须,皱纹堆累”的老汉,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郑老汉。
见到郑老汉,我马上迎了过去,主动跟他打招呼:“郑大爷,您这风风火火地去哪里呀?”“我去小女儿家里,帮他去干些农活儿。”“您都70多岁了,身体还很硬朗呢?”“硬朗。”“老人笑笑。”您可是村子里的名人呀!”“什么名人呀?就是赶上好机会了,赚了2万多元钱……”“您能不能给我讲将您创业的故事?”“创业谈不上,我就把我赚钱的全过程跟你唠叨唠叨。”于是郑大爷跟我讲起了他创业的故事。 郑大爷今年70多岁了,他有4个女儿和2个儿子,各自都成家立业,4个女儿各奔东西,两个儿子在身边,都分家另过。小儿子比较孝顺,但是很穷;大儿子比较富裕,但大儿媳很抠门,舍不得给老人钱;4个儿女尽管孝顺,但经济状况都不好;老伴身体不好——糖尿病,每月都要花钱买药……在这种情况下,郑老汉万般无奈,就打算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对于一个70多岁的老人来说,谈何容易?体力活儿老人肯定干不了,投资大的也干不了(没有钱),因此老人只能选择投资小,而且比较轻松的活儿来干。经过2天的苦思冥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赚钱的买卖——养白薯炕,白薯几毛钱一斤,养4个炕也就2000元钱左右,即使是全赔,也就2000元钱,何况还不至于惨到这地步。 郑老汉办事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他和老伴花了几天的功夫把坑挖好,然后自己用砖把白薯炕的两边用砖垒起来,塑料纸之类的东西都已准备就绪,这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4月13日之一天,郑老汉雇了一辆出租车去北山买白薯,经过了2个多小时的颠簸之后,来到了目的地,花了一千多元买回来1500斤白薯。 第二天,郑老汉和老伴早早地起床,要把白薯炕蒙好。在白薯炕的下面施些化肥并用土覆盖,把小白薯一个挨一个地平摊在上面,白薯的上面还要撒上薄薄的一层土,最上面用塑料纸盖上,这样的话就算完成了第一步。 北方的天气在4月份的时候还比较冷,白薯芽是不会钻出来的,因此需要在白薯炕上不时地烧火,烧火是有要求的,温度太高,白薯就会熟了;温度太低,白薯发芽太慢。总之,这也算是“技术活儿”。对于这样的活儿,郑老汉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以前,他是生产队的队长,什么农活儿都会干),易如反掌。大约在半个月的时候,小芽已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几天之后,长得越来越高,由于见不到阳光,小芽像豆芽菜一样又高又嫩——弱不禁风,因此一旦离开母体就会容易死亡,为了让秧苗能够茁壮成长,郑老汉比别人多晒2天,尽管延长了时间,却保证了质量,这一点是他成功的法宝,深受用户的青睐。 到了采秧苗的时候,更不好办了,炕边上的垂手可得,但是里面的很难采摘了,需要在炕上达一块木板,然后蹲到木板上去采,摇摇晃晃的,这种情形对于年轻人就比较吃力,何况70多的老人呢?尽管如此,老俩口谁也不喊一声累,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从心里美滋滋的,郑老汉还忍不住哼唱小曲呢。 采完之后,郑老汉还要骑上自行车去15里以外的镇上去卖秧苗,风雨无阻,好在上天眷顾这个朴实勤劳的人,郑老汉的秧苗每把卖到了6元(可谓天价),从4月——6月这三个月,郑老汉除去本钱2000元,所有的花费都去掉,纯利2万元。 这就是七旬老汉投资2000元,收入2万元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应该有所启领悟:只要肯付出,就会有回报。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