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杨元庆:世界500强的24年速成法则



  24年前,40岁的柳传志在中关村的一间传达室成立公司的时候,美国一位19岁的大学生迈克尔·戴尔,也在德克萨斯一间大学宿舍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后来,这两家公司——联想和戴尔相互成为了全球范围的竞争对手。

  2004年,戴尔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这一年,联想收购了IBM的PC事业部,迈克尔·戴尔对这个并购提出了质疑。

  不过,迈克尔·戴尔现在应该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多嘴了:在美国《财富》杂志近日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中,联想集团167.8亿美元的销售额排名第499位,并成为首家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内地民营企业。

  无论对联想还是对中国民营企业来讲,这都是一个标志性的大事件。相对于迈克尔·戴尔而言,柳传志在中国这样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取得这样的业绩,更加难能可贵。值得一提的是,联想成为世界500强时,柳传志已经不用亲自在前线“拼杀”,他让爱将杨元庆与迈克尔·戴尔直接交锋,而迈克尔·戴尔则不得不为了阻止戴尔业绩下滑,于去年重归公司第一线担任CEO。

  “创造了高科技产业先河;和外企竞争,抢占市场份额;解决员工的股份问题,让年轻员工有更多机会展示才能;将公司内部一切能够科学化的工作科学化。"这是柳传志日前透露的联想成功秘诀。

  从20万元起家的小厂到世界500强,联想仅花了24年的时间,这绝对是“奇迹”。而联想能成就今天的“奇迹”,两代领导人柳传志和杨元庆功不可没。

  逐渐隐退的“中国IT教父”

  从某种意义上说,联想的成功,就是柳传志眼光和能力的成功。

  1984年,40岁的柳传志凭借20万元启动资金创立联想,近乎白手起家。依靠自己最大的优点“善于学习”,从最初的学四通,到之后学INTEL、学惠普、学GE,柳传志一直没停下学习的脚步,联想也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壮大。而今,一跃跻身世界500强,初成正果。

  柳传志最擅长的是关系的协调。原《南风窗》总编辑秦朔在《大变局》一书中,专门总结了柳传志的政治智慧:“首先是立意高远,非一般企业所及;其次是隐忍以行,承受常人难以承受之重;再次,是审时度势,目标坚定,行动有序;最后,是积极稳健,与环境保持和谐。”

  从早期的“孙宏斌入狱”,中期的“柳倪之争”,再到后来的“京港联想合并”与“老联想分拆”,正是柳传志把握宏观上实业报国的“大政治”观,实现了联想与政治之间的良性互动,联想才能顺利地解决制约其发展的产权制度问题,为接下来的大发展奠定了厚重的体制基础。杨元庆曾经深有体会地说:“柳传志最大的贡献在于,摸索出了中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道路。”

  联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84年到1993年,联想从贸易起家,进而打造自主品牌,建立了市场化的企业体制和激励机制,打造了扎实的管理基础;1994年到2003年,联想通过一套适应中国市场的业务模式,确立并保持了在中国和亚太PC市场的领导地位;2004年至今,联想确定了国际化战略,通过更换标识,签约国际奥委会TOP和并购IBM全球PC业务,获得国际化的通行证和品牌舞台,实现了跨越式成长。

  柳传志的传奇意义,不仅仅在于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用24年时间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对联想的方向引导。企业家真正的智慧体现在紧要关头的决断,作为联想的精神领袖,柳传志的领导艺术及个人特性已融入企业体系之中,尽管其个人作用比重已显得越来越少,却往往起着关键作用乃至决定作用。

  近十年间,柳传志最具价值的决策至少有五个:1997年决定香港联想与北京联想合并,注资港股整体借壳上市而完成一统;1998年决定业务以内地市场为主,不但助联想迈上了新台阶,在今天仍是联想业绩的主要支柱;2000年决定实施分拆,授旗杨元庆和郭为分别领军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并进行新老交替;2001年决定建立联想控股公司,勇闯投资领域;2004年独抗众议,决定并购IBM的PC事业部。

  目前的柳传志,已经被推到了中国企业家“领袖级人物”的位置,被许多人视为中国民营企业家不可逾越的高峰。

  近两年,伴随杨元庆、郭为等人的成熟,柳传志正逐渐隐退。

  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要使企业常青,就需要一个又一个精神领袖将企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像GE,能屹立百年之久,与其董事会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密不可分。

  国内的企业家,如果说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还有海尔的张瑞敏、长虹的倪润峰可以与柳传志比肩的话,那么在重视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上,柳传志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教父”。联想之所以能够继续在行业中独领风骚,就在于有了优秀的接班人。

  柳传志对接班人杨元庆的培养始于14年前,那时联想还处于艰难的创业阶段,由此可见柳传志的远见。从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到联想集团总裁兼CEO,十几年的培养锻炼,杨元庆从年轻气盛变成熟稳重,联想也荣获了世界500强企业称号。

  2000年,联想集团的PC业务已占到中国市场近35%,发展空间受到局限。为了满足投资人持续增长的要求,杨元庆雄心勃勃将联想带上了多元化的快行道,同时迈进六大业务领域。由于过分看重多元化,2003年,杨元庆领导的联想集团屡屡受挫,并且让竞争对手戴尔将火烧到了自家的后院,联想最终无奈将多元化调整为专注PC业务。

  暂时的挫折让杨元庆变得成熟而谨慎了许多。直到2004年,联想以谨慎得近乎保守的姿态,并购了IBM的PC事业部,同时,杨元庆接替了柳传志联想集团董事长的位置,柳传志从此淡出IT行业。此后,在杨元庆的领导、协调下,联想成功地完成了内部整合,让IBM的PC扭亏为盈。并购IBM的PC ,让联想“从土生土长的中国品牌到全球知名的世界品牌,从一个只会管理中国市场的企业到全球运营的跨国公司”。

 柳传志、杨元庆:世界500强的24年速成法则

  跻身世界500强行列对联想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在努力消化了IBM的PC业务后,下一步联想将有“大动作”。近日有媒体报道,杨元庆表示联想将抓住机会进行收购,以重新夺回全球第三大PC厂商的宝座。

  在杨元庆的新战略中,我们分明看到了IBM、戴尔、惠普等巨人的影子。可以预见,联想必将成为PC市场的领导者之一。或许,与柳传志相比,现在的杨元庆还有差距,但是面对联想未来的广阔发展前景,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证明自己。跻身世界500强,仅仅是一个开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67793.html

更多阅读

从转移到发展:世界500强的西部路径

     当超过100家世界500强企业CEO们聚集在成都,开始一场关于“中国新未来”头脑风暴的时候,他们刻意回避的词汇却是他们正在或是加快走向中国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很多世界500强企业很不喜欢‘产业转移’这4个字。”

绿地:世界500强的“混合式成长”密码

     访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  21年前从上海市农委下海,凭借上海市农委、建委下属企业出资的2000万元起家,做成如今“房地产主业突出,能源、金融等相关产业并举发展”的特大型企业,绿地董事长张玉良带领绿地集团在2012年跨入了

杨元庆:国际并购要谋定而后动

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届亚布力年会于2010年2月26日-3月1日召开,主题为:亚布力10年—企业家思想力。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报道。  以下是联想集团[4.32 2.86%]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在“闭幕主题演讲:未来的商业机会”中的发言实录: 杨元庆:各位

联想CEO杨元庆:一场减持风波引发的猜想

近日有香港媒体报道称,联想集团[4.32 2.86%]C E O杨元庆在本月连续三天减持联想集团股票,减持额度达到571.8万股,套现3082万港元。  一时间,这场减持风波令杨元庆和联想集团的是是非非又再次跃上了舆论的舞台。  辞职与理财的猜想

声明:《柳传志、杨元庆:世界500强的24年速成法则》为网友丢掉她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