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日前表示,要把央企负责人的年均薪酬增幅控制在7%左右,保持与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差距不扩大并适度缩小,同时将在央企中探索非上市公司企业高管人员中长期激励办法。人们当然不怀疑国资委此举的良苦用心,但这还是透露了一点真相:央企负责人薪酬增幅已不低于7%,抑或已膨胀到夸张的程度。
央企负责人的薪酬之高本已惊人,如不能保证普通员工工资合理增长或与之同步,必将产生可怕的马太效应,加重普通员工的焦虑与不满。央企负责人的薪酬到底有多高,虽然李荣融曾表示将适时公布央企负责人的收入,但至今仍无人知晓,好像已成国家机密。有报道说,一位大型钢铁企业的项目助理坦言:除了每年近20万的工资与奖金外,还有每年的员工体检费、年度旅游费、在企业所属的度假村打折消费等各项福利。
日前,世界银行主计官兼副行长法耶泽尔·乔杜里谈到薪酬话题时说,有一些公司的高管薪酬水平已经高到了不道德的程度,有时从个人对企业贡献的角度来说,可能不值这些钱。表面看,乔杜里是作简单的道德判断,其实是价值判断,他指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企业高管对企业贡献与所得薪酬,严重不对称。
前段时间,银行高管的天价薪酬也引得舆论强烈反弹,决策高层到银监会均给予极大关注。按说,银行高管与央企负责人有所不同,央企负责人的薪酬属于国资委管理,而银行高管的报酬则多由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定,公众不宜过多置喙。但不容否定的是,一些国有银行的高管是由政府任命的,国有银行的利润攀高也与政策扶持有极大关系,在这一语境下,高管享有高薪,难免令人腹诽。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勤国就认为,企业负责人薪酬合理与否首先要看是否是职业经理人的身份,有的人将官员和企业负责人的身份相互转换,这种情况下给以相对市场化的薪酬是很危险的。此说颇有道理,这也正是公众愤愤不平的原因。
去年12月,北京市国资委下发《北京市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指导意见》规定,如果一线职工工资不增长,北京国企负责人将不得涨工资;企业效益下降、员工工资下滑,企业负责人的基薪也要调减。这样权责统一的思路值得相关部门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