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
从某种意义上说,诚信精神应该列在构成企业家精神的诸多元素之首。因为失去诚信,其他的一切就无从谈起。 企业家面对的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无论是订单、生产、销售,还是资本运营、信贷融资、交易交换……无一不贯穿着信用。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失去了信用,就失去了企业自身,也就失去了企业家自我。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生命线。 对于真正的企业家而言,诚信既是一种道德资源,也是一种无形资产。分析研究成功企业和失败企业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诚信是导致企业与企业家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注重诚信精神的企业家往往会从始而终,带领企业取得成功;而那些不讲诚信、践踏诚信精神的人,即使辉煌一时,也终难逃脱失败甚至毁灭的结局。 作为构成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元素和支柱之一,诚信不应该仅仅流于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中,用一言一行去践行它。 一句诚实的广告语 “盖奇”董事长王衍筑办公室的背景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诚信,守信用是做人的宗旨和信仰。” 王衍筑说,这是石狮一位书画家专门为他写的。“我没有对他说想要什么,他说他是按着对我的感觉来写的。”王衍筑谦虚说,书法中写的只是他的目标,现在还没有做到最好;但在业内同仁看来,诚信是王衍筑的一大特点。 王衍筑说,诚实地面对一切,年复一年,这是他不变的做人宗旨。他忘不了,在创业初,仅仅一句很诚实的广告语,就可以让他的品牌美名远扬。 在一次订货会中,王衍筑在自己的展位前立了一个大牌子,上面很诚实地写着“哈德利不是名牌”几个大字,下面还附着一行小字:“产品不适合精品店销售。” 王衍筑当时的想法是:品牌刚刚创立不久,确实不可能与其他大牌相比。与其正面血拼,还不如实事求是,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说实话的王衍筑心里很坦然:即便这一次不成功,也没有什么遗憾的;若能找到理解自己的知音,当然更好。 让他没有料到的是,几乎每一个路过展位的人,都会停下来看上一眼,“哈德利”一瞬间便传开了。结果,整个展销会,“哈德利”居然排在第一名。” 王衍筑说,这句诚实的广告语,他一生都不会忘记。 他笑称,这是他第一次尝到在生意场上和大家说实话的好处:“诚实不见得总会吃亏。我诚实,走到哪儿都可以。” 王衍筑说自己是农民出身,一起下地种田的农民中,千里挑一般的出来他一个企业家,这是他的福气。保持诚信,他就不会毁了这份福气。诚信两个字很普通,几乎所有的人都说过:我要做一个守诚信的人。有些人做到了,而另一些就成了空话,像宣传口号一样,失去了实际意义。 在挫折和坎坷中磨练,王衍筑更体会到诚信的力量。 敬业 敬业精神是企业家必备的精神品质,也是构成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支柱之一。 企业家的敬业精神至少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忧患意识,二是奉献精神,三是拼搏精神和实干精神。 具有敬业精神的企业家,不仅关心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企业兴衰与社会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对国家与民族的振兴有强烈使命感,有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的心愿和行动;企业家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挫折和失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是他们必备的精神品质。 敬业精神通常被理解为兢兢业业,其实,这离真正的敬业精神相去甚远。 正如韦伯在其著作中所提到的,企业家的敬业精神源于一种“神圣的召唤”。 在“神圣的召唤”下,企业家的奋斗不再是身家性命的问题,不再是光宗耀祖的需要,而是一种忘我的超越。 许多优秀的服装企业家都谈到过,假若哪天他们没有工作,他们就会感到深深的内疚,就会有一种负罪感。 对于真正的企业家而言,敬业绝非一种此世的态度,而是一种超脱此生的忘我精神。 两个依文 一个母亲 伴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传来一个小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祝你生日快乐!” 这一天是北京依文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总裁夏华的生日,中国服装论坛特意请来了她的女儿,在中国服装论坛十周年盛典晚会上向她祝贺生日。 接过女儿献上的鲜花,夏华已是泪流满面。在接受人们的生日祝福时,她说了一句令全场所有人动容的话:“请给我———一个坚强了十年的女人流泪的机会。” 创业十年,这是夏华第一次过生日,也是第一次接受女儿的献花。 当年生女儿时,也正是她创业最艰难的时期。生下女儿不久,夏华就把女儿装在一个篮子里,放在车后座上,开车带着女儿一起去上班。行驶在川流不息的道路上,难免要踩几脚急刹车,女儿就连同篮子一股脑地从车后座上滚到车座底下。车子违章停在了道路中央,警察跑过来开罚单,夏华却正忙着在座位底下寻找滚落的女儿:你先帮我把孩子掏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服装企业家,女性要比男性难得多。正如一位女服装企业家所言,评判成功女性的标准比男性更宽泛。对男性而言,只要事业有成,就会被视为成功者;而对于女性,仅仅事业有成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要求她的家庭和生活也是成功的。 “我可以算是一个成功的服装企业家,但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女人,更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和妻子。”夏华说。 既然选择了走上服装企业家的道路,夏华就不可避免地在企业家和母亲、妻子不同角色的转换中忍受着煎熬。 为了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招标会,夏华曾狠心地离开生病住院的女儿。在会上发言时,百感交集的她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冲动,发出一番在别人看来与会议内容完全不搭界的肺腑之言:“我只想说,请相信一个母亲的承诺。作为母亲,我能够在孩子生病时,毅然离开她,到这里来开会,是因为我对未来的那份执著和热爱。”离开病中女儿的那一天,夏华开始记日记,一直坚持到现在。她为自己的日记取了一个很温馨的名字———“母亲日记”。她说,这是留给女儿的一份礼物,这份礼物会让长大后的女儿理解母亲所做的一切。 在写给女儿的一篇日记中,夏华写道:宝贝,妈妈知道你无法看懂妈妈的信,即使读给你听,你也无法理解妈妈此刻的心情。 今天,当妈妈看到你那张满是泪水的小花脸、几天没有见到委屈无助的小样儿,妈妈真的动摇了。女儿,我无法面对你。 告诉你,妈妈夜里还要出差,离你而去,我也没有一点力气可以挣脱你紧拉住妈妈的小手,所以,妈妈只有在你熟睡的时候看着你,吻着你,留给你妈妈用心写的日记。希望长大的时候,你能够理解妈妈,读懂妈妈。 妈妈也有泪水,不是流在脸上,而是流在心里。 妈妈必须有勇气面对分离,因为大依文、小依文都同样需要妈妈。 一条向往广阔海洋的小鱼 罗建凡把他所打造的品牌命名为“派克兰帝”。“派克兰帝”的外文名称为PacLantic,是由英文的“太平洋”(Pacific)与“大西洋”(Atlantic)组合而来。“派克兰帝”的品牌口号是:“自信的小鱼,缤纷的大海(Littlefish,Bigocean)。” 虽然是一条小鱼,却向往着最广阔的海洋。罗建凡的雄心可见不小。 罗建凡刚创业的时候,一位朋友的小孩为了写作文曾来采访他。孩子对他说:“我妈说,你志向远大,开店要把26个英文字母全占满。” 那时候,罗建凡是以开专卖店的形式推广他那条“自信的小鱼”的。几家店的规模都不是很大,以英文字母排序。 那时候,招聘来的员工全是40多岁的下岗女工。虽然起点不高,可罗建凡还是十分兴奋,他很认真地制定了各种规范,如要求员工统一工服等等。那些大妈们听了却哈哈大笑,对他说:你以为你这是在外国呢,咱们不过是练个小摊,还瞎讲究什么。 1995年,罗建凡得知北京西单华威大厦要出租童装卖场,就连忙赶去租下了一部分。那是一个独家卖场,面积很大,有300多平方米,在当年堪称“北京童装卖场的一大景观”。 那时候,罗建凡的“小鱼”还不算强大,他就想办法向竞争对手学习。 有一次,商场经理告诉罗建凡,要把“派克兰帝”的专柜安排在他们的一个竞争对手旁边。这让罗建凡激动得一夜没睡着觉。在他看来,有资格和竞争对手站在一起,这意味着一种荣誉。 罗建凡没有“销售额”这个概念,他关心的是“市场占有率”。员工来汇报工作,如果谈到销售额,罗建凡就会告诉对方:这并不重要,我要知道的是,我们的市场占有率是多少。 罗建凡说,自从“派克兰帝”成立后,他就处于一种很大的压力下,每天都在紧张中度过,和大家分享荣誉感的时候不多。那种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年,有关方面推出了市场排行榜,罗建凡发现自己那条“自信的小鱼”居然在前三名之列,才多少“喘了一口气”。又过了几年,罗建凡的“小鱼”在美国纽约童装展上崭露头角,被国际买手们普遍肯定,认为可以打入美国市场。罗建凡才又感觉“松了一口气”。 在罗建凡的精心呵护下,“派克兰帝”这条“小鱼”快速地成长起来: 1995年,“派克兰帝”在北京西单华威大厦开设童装卖场;同年9月份,打入北京复兴商业城。“派克兰帝”正式进入了品牌发展时代。 1997年,“派克兰帝”已在北京拥有了12家专柜;同时,以加盟连锁形式进入了西安、太原、大连、郑州等地,从北京走向了全国。 1998年,童装北京市场排名榜推出,在北京拥有20家专柜的“派克兰帝”进入前三名。 1999年,“派克兰帝”在北京市场开始进入连续多年第一名的“垄断时代”。在全国市场,“派克兰帝”进入了前十名之列。 2000年,“派克兰帝”在北京继续保持强势垄断地位。 2001年,“派克兰帝”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派克兰帝”正式进入上海市场,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进入前三名。该年,“派克兰帝”引进美国时尚婴童品牌BabyMe。 2002年,“派克兰帝”继续在全国保持高速增长,并开始与世界卡通大师JimDavis及其旗下的Paws公司合作,将世界最著名的卡通漫画形象Garfield(加菲猫)引进了中国大陆的婴儿服装及用品、童装、童鞋领域。 2003年,“派克兰帝”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从1994年成立至今,“派克兰帝”以平均每年50%以上的速度成长着。如今,“派克兰帝”这条“自信的小鱼”已经游在了伙伴们的前头…… 因爱而美丽 “作为一个企业家,我认为他最大的特点是不贪,会为员工和社会的利益着想。”“爱慕”人力资源部经理姜鲁娃说,在企业实力并不雄厚的时候,张荣明曾以个人名义拿出80万元资助有突出业绩的管理人员买房、买车。随着企业发展,这个基金被制度化,成为爱慕内部著名的“美好生活基金”。现在,爱慕拿出每年盈利的10%投入基金,提供无息贷款,最高可申请的贷房款可达20万,买车则是5万,而范围也扩大到工作两年以上的优秀员工。 “爱慕”的员工食堂更是独具特色,这里的伙食经常有张荣明亲自把关,要让员工们吃得健康、舒心。每每还有员工走向食堂的路中,会意外地得到一个小生日蛋糕;当有员工怀孕,张荣明还会亲自嘱咐食堂免费准备牛奶和水果,为孕妇增加营养。 这种点点滴滴爱的氛围,逐渐形成了张荣明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做企业不能只顾赚钱,让员工生活得好,企业才有好的发展。 SARS期间,“爱慕”最早捐出价值200万元内衣给北京医院的医生、护士们;“爱慕”还捐助了“西部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向山区捐赠救护车支持政府的移动医院计划;设立奖学金和进行慈善拍卖;而“美丽中国行”活动中资助200个贫困女童完成初中学业,并准备花10年时间进行项目跟踪,目前,这些女孩中去过“爱慕”大厦的一些已经认下了“爱慕姐姐”。 姜鲁娃在1993年就和张荣明打过交道,那时她还没进入“爱慕”。张荣明第一次到她公司找她时,在楼梯上看到一个烟头,俯身随手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 “现在,我们爱慕的员工走出去,看到地上有垃圾一定会捡起来。”她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张荣明给员工做了一个好榜样。 “赚了钱,不就是要让周围的人感受到更多的爱,生活幸福吗?”“爱慕”的企业文化是从张荣明企业家风范中演变而来。 张荣明个人的“爱慕”之道,逐渐成为企业文化的内涵,逐步发散出去。 张荣明的个人体会是:“诚信不贪,有点胸怀”,“因为诚信所以别人会想到你,因为不贪,别人才愿意追随你,有点胸怀,不记仇,互相都会快乐的。” 他说:“既务实又有理想。做实业一直是我的目标,但我也有理想,这种理想观,听上去可能比较传统,就是有了财富为社会做贡献,让身边的人幸福,为更多人美好生活服务,但这确实是我心里真实的想法,可能与我们这一代人出身的年代有关,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