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企业的历史性机遇:老大》
中国13亿多人口,蓬勃发展的经济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就像一列加速奔跑着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巨型列车,城乡居民的收入在增加,消费结构在升级,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如果你用Google搜索"全球潜力最大的市场",拥有180多万条信息说的是中国,比如:住房、汽车、电子通讯、旅游和教育等等。 欧洲最大的汽车公司大众,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超过德国。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汽车需求将超过900万辆、移动电话用户将突破6亿。 中国还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大市场,中国的VCD市场、小灵通市场、背投电视市场、保暖内衣市场,都曾被专业人士预言做不成做不大,结果,这些市场让勇敢者赚得盆满钵溢,淘到了第一桶金。

"我看到了大海!"国际银行卡组织JCB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大冈俊文用这样六个字形容中国的信用卡市场。随着刷卡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国银行卡呈现爆发式增长,整个银行卡产业的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信用卡产业迎来了黄金时代。 即便是这样,我国信用卡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去甚远,人均不足0.038张。而在韩国、日本等国家,人均持卡量在3至4张左右,市场潜力真是深如大海。 中国从来就没有小市场,几乎任何一个市场(包括每个品类、每个级别)都足以达到规模效益。所以我总爱说,中国是个全球绝无仅有的最好的市场,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应该暗自庆幸。 要感谢中国的大市场,感谢中国的消费者。小灵通在中国发展到接近一个亿的规模,这在哪个国家能行?!随便找一个欧洲国家,这个数量足以让他们国人每人拿二三部小灵通,包括婴儿。 处在全球最大市场中的中国企业,很多时候不必舍近求远。做市场首先要在中国赢,在中国市场赢,就赢得了通往全球的第一张入场券。 第二,中国增量市场之大,任何人无法忽略。 如果你对中国巨大的市场还不知足,那么我告诉你,这个市场因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还在迅速膨胀着,仅增量市场就大得惊人。 近十五年来,中国的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比发达国家快3至5倍。以牛奶行业为例,中国每年新增饮奶人口相当于一个欧洲国家的总人数,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出现的市场神话!这是全世界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第二个如此增长的大市场! 国家统计局2008年二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在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是我国上半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功臣。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43亿元,同比增长21.4%。扣除物价影响后,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为13.5%,同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在中国经济遭遇雪灾、地震和全球性经济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今年消费领域的好势头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从投资与消费的增长关系上看,若扣除价格因素影响,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之差同比缩小到只有1.3个百分点,投资和消费关系趋向改善。 "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日益强大,其能量正在加速地释放,对中国经济导入并长期行驶在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上,是一个重要的正面的力量。 第三,竞争处在浅表激烈状态。 ① 品牌格局尚未定势。 竞争激烈不等于竞争水平高。许多企业经营者把竞争无序、市场秩序混乱与竞争激烈、竞争水平高等同起来,其实这是误区。 我国众多行业、众多品类进入门槛低,品牌集中度很低,市场虽然混乱,但是由于没有形成"寡头垄断",市场格局不稳定,许多市场的竞争表面激烈但水平不高。目前低行业集中度的企业,仅仅靠价格战、资源战、人海战进行恶性竞争,在品牌诉求、传播方式、终端促销上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这是一种典型的浅表性激烈竞争现象。是问题也恰恰是机会,为行业整合和后来居上提供了契机。 以我国肉制品行业为例, 2006年,行业前三强双汇、雨润、金锣的加工总量不到我国生猪屠宰总量的5%,而美国前3家肉类加工企业总体市场份额已超过65%,所以我们的行业整合空间非常大,机会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