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企业的历史性机遇:老大》
2006年3月,壳牌收购了科氏材料中国(香港)有限公司,科氏中国的6家工厂弥补了壳牌沥青在分布上的不足,使壳牌在华的沥青业务增加一倍以上。7月,壳牌与神华集团联合利用壳牌煤炭间接液化核心技术,共同在宁夏开发相关项目,总投资60亿美元。接着,壳牌收购了中国民营润滑油巨头统一石化,使壳牌全球成品润滑油产量增加8%。这次收购还具有战略意义,壳牌不仅获得了拓展中低端市场的品牌,而且对嘉实多、昆仑等竞争对手形成钳制,建立了壳牌在中国润滑油市场的优势。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润滑油市场和未来最大的能源消费市场,壳牌已经决定把战略核心转向亚洲尤其是中国。为此,2007年壳牌在西方市场剥离了高达120亿美元的企业资产,拟定了"东进战略",其战略转移的投资重点将集中在石化下游市场以及新能源领域。 林浩光有一张壳牌中国战略规划图,"壳牌在中国发展最大的秘密,就是这么一张纸"。林说,他自己非常认真地研究了中国政府的政策,从十一五计划到能源白皮书等,以便从中发现壳牌在中国的重要领域应该是什么。 壳牌在中国的核心领域就是能源供应与安全、环保、能源效率,其中包含了中国提倡的节能减排、替代能源等多个方面,十分符合国家政策。这就是这家国际能源巨头在短短2年内在中国赶超竞争对手的另类智慧! 在我国,更有在新兴行业开拓的企业,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社会责任,顺应社会大势,把握行业走向,走在国家政策的前面,促进和影响着国家政策的制定。经过他倡议或者提案的政策法则一经制定,自己的企业就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客观上帮助了自己的企业,实在是高明之举。他就是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提案人。 黄鸣是全国人大代表,他从2003年开始,每年都组织一个强大的"两会秘书班子"协助他一起从事研究、提案、传播工作,他把这项工作叫做"两会战略传播"。 "两会战略传播"对自己的太阳能企业只字不提,而是全心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宏观调控、行业政策、工作重心进行研究和提案,每年的议案都能提到"点"上,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中央电视台的深度报道。 6年的代表性提案是: 2003: 修改节约能源法;2004: 制定建筑节能法 ;2005:中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7:社会精英应多受节能教育;2008:节能减排与社会责任。 黄鸣明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获取利益之间不仅不矛盾,而且社会责任的效应很快就会转化成品牌声誉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这是对国家政策风向标的一种主动的掌控。 2006黄鸣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议案,得到30多家媒体的竞相报道,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随后皇明集团带头发起向落后农村捐助太阳能热水器活动,首批在山东13个村建了"新农村太阳能集体浴室"。此举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使皇明快速启动了农村市场,带动了皇明太阳能工程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快速发展。 皇明毫不掩饰地说,我要借势"两会"高端平台,通过中央媒体,树立皇明高层次的领袖品牌形象,提升皇明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品牌; 我要借势"两会"高层平台,影响国家政策导向,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相关的立法工作,引领太阳能产业快速发展; 我要借势"两会"高层平台,打造黄鸣的作为产业思想者的形象,树立黄鸣个人品牌。 市场对黄鸣的回报是丰厚的,短短10几年,皇明从国内领跑到世界领航,连续6年以每年递增30%--80%的速度快速奔跑,带领这个新兴行业从稚嫩走向成熟,成为世界太阳能产业的领航者。

我国30年的市场经济,不可能像西方国家一样具有完备完的政策法规体系。我国的市场经济新问题新情况多,许多管理市场经济的政策法则正在建立健全之中,国家每一项新法则新政策法则出台,都会对行业对企业产生深刻影响。在中国做市场,每天必须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要关注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