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一次接触股市是99年在新街口。
那时候炒股都先到我们学校(北师大)东门对面的“北京证券登记有限公司”办沪深股东卡,然后才是到证券公司开户。某天,国泰君安在那里做活动,见人就发传单,说当场可以开户、可以不交保证金、可以不用审核等等,总之,只要你那天有个沪深股东卡,然后再在国泰君安的促销点那里填张表,你就算是个股民了。
可能是为了让大家愿意进入股市,国泰君安的宣传单上罗列了很多炒股发财的案例。我就是因为看了这些案例而产生了进入股市的想法。不过,那时我大三,还不敢用家里的钱炒股。所以,真正开户已近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
我记得,当时我还在想,这么简单就能办个户头,那要是有人是骗子怎么办?
我炒股的最初几年一直比较胆小,不太敢长线投资,现在想想,可能就和当年的疑虑有关。这种疑虑帮我逃过了不少陷阱,如京东方、莲花味精、以及后来非常著名的亿安科技。
二
2000年毕业工作,同事里有个姓方的炒股。看着他有事没事地就掏出BP机看看,我很好奇地问“怎么找你的人那么多?”我同事很不屑地回答我“这是股票机,我在看股票。”
那年头股票还不像现在这么热,不像现在不认识的人都能跟你在MSN上聊选股。所以,虽然弄了一个没面子,但找到了一个炒股的同好,还是让我很高兴。那段时间,我俩没事就在一起研究股票,研究什么样的上市公司才是“好”公司。
可能你也发现了,我在“好”公司上加了一个引号。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当时所在的公司就是清华同方。对股市有些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2000年是科技股的天下,而清华同方又是优质科技股的代表之一。就是这么一个被众股评家推崇的优质科技股,我们这些身在其中的同方员工反倒丝毫感觉不到同方到底好在哪里。
同方的电脑好吗?不好,电脑部的哥们都说了,同方电脑的返修率非常高。同方的软件和网络教育好吗?不好,我当时就是做这块的,知道那玩意是怎么出来的。
甚至,我都不知道同方到底是做什么的。同方有纯净水公司、有保健品公司、居然还有保洁公司。很多的公司,今天出现了,明天没有了。同方在业务布局上就像个股市中总是追高被套、套了割肉、然后再被套的初级股民,而这样的公司居然还被众股评家推崇。
所以,从那时起,我就确立了我炒股的最重要的一条行为准则:选股第一要选那些有政策、有资源的、有题材的。同方如果是个普通的公司,我估计早死了。而它今天还能活着,是因为他有国家给清华的政策,它有清华给同方的资源。而它当年的辉煌,是因为它沾了科技概念的光。
以同方为标本。选股第一要选有政策扶持的,如我买过天威保变、买过泰达股份,都获益不小。再选要选有资源的,这一点可以解释我为什么特别钟爱有采矿权的有色金属股。同方可以很便宜地拿到科研资源来降低成本、弥补其管理上的缺陷,那么有采矿权的股票同样可以用自己的矿山来降低成本,从而形成对同行业公司的竞争优势。三是看题材,同方可以因为赶上了科技股热潮而实现乌鸡变凤凰,可见题材这东西确实是股价快速增长的引爆点。我之所以特别喜欢在中报、年报那几个月做短线,就是因为那段时间题材多。而与之相对应,11月到来年5月,年报。8月,中报。是我认为特别适合股市操作的时间点。
三
2001年7月,是我炒股经历中最不能忘记的时间。在此之前,我几乎买什么涨什么,就像2007年。之后,股市进入了5年熊市,我之前的所有盈利也迅速消失。
那一年,我又考上了学校,就辞职回家去准备一下上学的东西。没承想,走之前还是艳阳高照的股市,一个星期之后回来,股价已经拦腰少掉一半。
直到今天,我还是习惯性地一到7月就减半仓或换蓝筹股以规避风险。而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倒查一下大盘的月K线,凡是7月,大盘要么调整、要么下跌,几乎没有能走好的时候。
这或许是一种巧合,也或许是一种迷信。但真的,我炒股的第二条行为准则是:小心7月。
四
2002年一年,我对股市的关注比较少,基本上只是晚上和周末看一眼行情,偶尔看到感觉不错的股票就在第二天买一下,然后第三天就买掉。
之所以会这样操作,是因为新学期的课程很多,开市的时候在上课,闭市的时候还在上课。我只能利用课间的时间电话买进前日晚上看好的股票,然后第二天再打电话,一听行情涨了,就马上卖掉。因为,上课看不到行情,不知道能涨到哪里,我又让2001年的大跌弄怕了,所以只好一听涨了就卖。
但就是这样很凭感觉的操作,一年下来,我的钱反而增加了。要知道,这一年我完全没研究什么基本面,也完全没看什么股评文章,只靠图形上的感觉,居然就挣钱了。这一发现让我欣喜若狂。自此之后的2003年整整一年,我都着魔似的沉迷于技术分析。我在《我的炒股经》中提到的那几个技术指标就是我在这一年里反复试验之后而认为比较好用的,现在再转贴一下:“我常用的指标有五个:成交量、RSI、KDJ、BOLL、MACD. MACD的细微用法,我其实不关注,只看指标的连续走向。向上就考虑买,向下就考虑卖。
RSI、KDJ组和来用。如果两个指标同时处于高位,我就会觉得危险。这就是我前两天建议减仓的原因。这两个指标单独用任何一个都不准,但同时用的时候还有些正确率。
boll是阻力位的好指标。常规情况下,低档考虑买,高档考虑卖。如果高档开喇叭,那是黑马。
成交量,日线连续放量,我就认为他还能涨。分时图时,下跌之后放量,说明有接盘,可认为该股安全。昨天我建议胜总买江西铜业,就是看到分时图下降的时候放量。当时江西铜已经涨了6%,如果买了,它昨天下午涨停,今天开盘也是红的。开盘就卖,两天累加可赚5%.“
五
当然,如果各位看过足够多的小说,肯定已经猜到,我一定没有凭借技术分析而发财。因为如果是那样,我早就不用上班了,而不上班也就不会因为找资料而意外地发现栖息谷,没有发现栖息谷也就不会有这个帖子。用小说的话来说,这叫“无巧不成书”。
的确,我没有凭借技术分析发财。2002年挣到的钱,2003年就全赔掉了。
我当时很不明白,为什么随便买卖的时候能挣钱,仔细做分析之后反倒赔钱呢?于是,我开始大肆地搜集各式各样地股票书。最终,我发现,2003年,我失败在“时间”或者说是“心态”上。
2003年之前入市的朋友可能还记得,那时有个叫唐能通的人写过几本名为《短线是银》的书。现在想想,这几本书挺烂的,唐能通这个人事后也被很多人说是骗子。但是,我认为,这几本书中提到的“麻雀战术”却是有用的。
在唐能通的书里,“麻雀战术”是指一种超短线操作。买进,涨2%就卖。对此,唐能通的解释是,散户永远斗不过庄家,也永远不可能挣到所有的钱,因此,散户应该通过技术分析找到已经处于上升态势的股票,然后买进,涨2%就卖出。唐认为,散户只有通过这样严格的行为规范,才可能确保自己那2%的盈利,才可能避免掉入庄家的陷阱,然后,利用快速操作产生的复利而发财。
用唐的这套理论来解释我2002年的盈利。确实,当时我受制于硬件条件,看不到图形,只能今天买明天卖,反倒无意间起到了一种占了便宜就跑的作用。而2003年,我太执迷于技术分析,总是觉得图形上该涨就一直拿着,总是觉得还能赚到更多就不卖,结果屡屡被庄家套牢。
应该说,唐的理论在客观上表现为一种时间上的快进快出,实质说明的是人要克制自己的贪欲。而我在2002年和2003年这两年里学到的第三天行为准则是:承认技术分析、但只用于短线,依此来规避贪欲而导致的错误。
补充一句,唐能通后来把他的麻雀战术上升到了毛泽东游击战的理论高度,说游击战就是能打就打,打了就跑。[next]
六
2003年的下半年,我第二次毕业,当上了记者。身份的便利,我开始利用消息炒股。这一点在《我的炒股经》里提到过案例“太钢不锈,8元时,我采访过他们,得知正上新项目,买入,20元卖出。其最高29元。ST耀华。采访时知道其在重组。2.1元卖入,7.5元卖出。最高时9元。”
当然,这两个成功的案例发生在近期。当年我因为采访什么而赚钱了,我现在已经记不太清了。倒是因采访而失败的案例还记得一个,那就是京东方。
当时我是IT记者,京东方是IT明星企业。我电话采访了一下他们的业务规划,感觉还不错,就买了他们的股票,但结果是赔了。事后总结这件事,我得到了影响我今后投资行为的两条行为准则。一、投资要做一点企业分析;二、企业分析的重点是领导者分析。
先说企业分析。我的第二个专业是传播,“社会研究方法”是必修课,而我自己也选修了经管学院的一些课程,对企业案例分析上的玩艺也都略微知道一些。这样,做做宏观环境、管理素养之类的分析对我来讲并不是很难。
财务分析是我的一个欠缺,但也不是完全不懂。一来,当初在清华同方的时候,我就和同事经常在一起看同方的财务报表,揣摩同方的收入构成。二来,上面提到过,我在2003年的时候曾经大肆恶补过一些股票图书。当时,清华图书馆的所有股票书,我全都看过,这里就包括企业分析、财务分析的书。三来,到2003年、2004年的时候,刘殊威因为蓝田事件成为了名人,她写的《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也成了畅销书,我买了一本,再结合着原来看过学过的东西,基本上也就算是能做一点基础的财务分析。
之后,我对京东方做了一次分析,结果发现这家公司完全是一个靠借贷生存的公司。他们的技术落后行业水平、产品落后市场需求、主营收入几乎没有,完全是靠一个个的概念来获取国家政策的支持,进而利用政策支持套取银行贷款。(这次分析,我本来想写一个揭黑式的报道,但还没写完,就离开了那家IT媒体。)
京东方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活着,我个人认为完全是京东方的老总能忽悠、会办事。他就是能在政策上左右逢源,他就是能在财务上长袖善舞、四处搞钱,同时,他就是能八面玲珑地调动媒体关系,让大家觉得京东方不错。我就是让他们的公关口径给忽悠的认为京东方是个好公司,才买了他们的股票的。
由此,我得出了上面提到的那两个行为准则:一、投资要做一点企业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管理素养分析、财务分析、领导者分析;二、企业分析的重点是领导者分析。
对于这二者的关系,我觉得,企业分析是个基础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帮人防骗。但同时,在中国,企业分析的作用也仅仅在于帮人防骗,而无法帮人发财。一样的电脑,联想能弄好,清华同方就不成,原因就在于联想有个柳传志。我的第一专业是历史,中国历史从来都是强人说话,那么放到企业上也应该依旧如此。VC投资最看重投资对象的领导团队,这在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领导者对一个企业的重要。就像我写过的“2006年我遇到某人,感觉此人是一曹操式的人物。他原本是政客,后因89进入商业,利用若干关联交易控制上市公司。此时,他旗下的上市公司只有2元钱。我感觉此人决不会放过炒作谋利的机会,所以建议买入。此股最高时21元。”
所以,我现在选股,首先做一点基础的分析工作,看看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与前景。发现好公司,我就会长期持有。如驰红锌者,我2005年就买了,到现在还持有。同时,如果发现某家企业的整体评价不高,但领导者是个强人,我会特别关注,这样的企业往往会成为黑马,是做波段的好目标。当然,遇到一个公司好,领导也牛的就更好,如万科。
七
应该说,写到2004年,我的炒股方法就总结完了。这两年,我一直在用上面提到的东西来操作股票。再往下说,就是一些有点迷信的东西了。
第一个迷信是时间,如之前提到的讨厌5、7、9月,喜欢11月到来年5月,8月。此外还有短线的11点、2点。需要说明的是,很多经典短线教程上都说上午10点是关键时间。我个人非常不认同此点。很多异动股、重大事项股都会被停牌1小时,10点半才开盘,而这些股又是影响大盘的重要股票,所以,我认为等到11点看盘比较合适。
第二个迷信的是数字,3和7.好多次,普跌的时候,那些跌幅小于3%的,反弹力度都会很大。反弹一般要走7天左右。3+7=10,黄金K线理论有一个10天周期。这些玩意是巧合,还是其他什么,我不知道,但在很多时候挺有用。我姑且拿他们作为一种心诚则灵的迷信吧。
第三个迷信的是“不止损”。“止损”几乎是所有股票书里都要提到的,但我个人认为不对。止损的结果往往是越止越损。因为,买股票是为了赚钱,但如果买了之后发现股票没按照自己的预想走,此时我会立即认输离场,损失的只有手续费,还没有伤及本钱。但止损则不同,止损是发现了走势不如预期也不卖,还要等到本钱都已经少了10%才卖。
止损的理论是,输了不可怕,有一次赢了就全赚回来了。但我想问的是,一个人有多少个10%可以用来止损?而且,当你输掉了几次10%之后,你的基数是多少?等你的基数很小了,即便你能抓到一个涨停,你又能赚回多少?
国外止损,很多发生在期货市场,因为你不止损,市场会强行平仓。但股票市场不同,股票市场不会强行平仓。巴菲特、查理芒格、费雪等人常常是一亏多少年也不止损,反倒是越亏越买。所以,我觉得,买股票别老想着止损,晦气。我个人的操作习惯是,短线发现走势不对,立即离场,长线就当是定期储蓄,等它分红、配股、重组。(当然,你长线拿了一个退市的,我也没办法,那是你选股就有问题。而我压根就不会碰证明危险的股票。)
八
说说股票书,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
我个人觉得,书好不好,要看个人的感觉。如我提到的《短线是银》,很多人都说不好,但我还是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对我有用的东西。所以,我下面的读书清单里的书可能有很多是你并不觉得好的,这我也没办法,我写的,对我肯定有用。但对你,我不敢保证。
挖贝网讯,环境类的《伟大的博弈》《贼巢》《投资与骗局》《对冲基金风云录》《华尔街的肉》《沸腾的岁月》《安然、华尔街的完美案例》。
这几本是我感觉在宏观上写的不错的书,从书里你可以了解股票市场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可以了解一些股票市场的内在运行方式。
企业类的《营销管理》《竞争优势》《竞争战略》《明茨伯格论管理》《麦肯锡手册》《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企业类的书很多,看哪本都可以,《营销管理》《竞争优势》《竞争战略》《明茨伯格论管理》这几本市我比较爱看的,《麦肯锡手册》能教人一种比较规范的分析模式,《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教人财务分析。
社会、心理类的《非理性繁荣》《开放的社会》《金融心理学》了解心理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对炒股也有些帮助。《开放的社会》是索罗斯写的那本,《金融心理学》是人大出的教材,《非理性繁荣》是畅销书,就不多说了。
技术类的《艾略特波浪理论》《黄金K线》《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复制天才》《投资大师谈投资》《股票操作学》《投资王道》《艾略特波浪理论》是中国证券丛书里面的,写得浅显易懂,《股票操作学》《投资王道》是台湾人写的,对普及知识满有用。不过,《投资王道》我一直没买到,只看过电子版。《巴菲特的投资组合》是一本很好的书,也是我看过的所有关于巴菲特的书里面最好的。《复制天才》写得是索罗斯,里面精炼了《金融炼金术》的内容,挺不错的。《投资大师谈投资》写得是一些美国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满有借鉴作用。最后是《黄金K线》,对短线很有用。
其他,《漫步华尔街》《股票做手回忆录》《查理芒格传》《股票做手回忆录》《查理芒格传》这两本传记类的书,挺好看,也能学到一点投资的感觉。《漫步华尔街》也只能是增加点价值投资的感觉,《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这本书不错。因为,格雷厄姆、彼得林奇、江恩的书我都看过,要么是年代太久远,已经被后来人所包括,要么是写得太罗嗦,不如看看《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就差不多了。
OK,我家有的书我就写完了。如果你觉得还有什么好书我没说到,那是我见识还少,没读到,我们可以交流。
九
最后罗列一些关于炒股的言论,都是这几年对我产生过影响的。
股市的精髓,就是要把不确定的东西变成确定。(林园)
月K线脱离布林下轨就是见底。(花荣)
投资的是公司,而不是股市,因此,懂得企业管理比懂得看图形重要。公司有赖于行业的景气,因此,懂得行业分析更重要。(彼得。林奇)
寻找10倍股的最佳地点是家附近,如果在那里找不到,就到大型购物中心、办公室去找。(彼得·林奇)
如果你看到某一产品大受欢迎,不要急着去买生产产品的公司,还要看该产品在这家公司的利润影响程度。(彼得。林奇)
中线看20日均线,向上突破是买点,向下突破则买出。(空空)
历史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70年里(1920年-1990年),美国股票平均每年投资收益率为11%,比国库券、债券、定期存单等高出一倍以上。这70年间,美国股市曾发生过40次超过10%的大跌,其中有13次属令人恐惧的超过33%的暴跌,而1929年—1933年的股市大崩盘就在其中。每当股市大跌使我对未来感到忧虑时,我就会回忆这40次大跌,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股价最终也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让我又有一次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优秀公司的股票。“(彼得·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