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第三章逃脱抱怨的牢笼 与我们告诉小孩子要说实话恰恰相反,我们更多时候会尽量歪曲事实真相以逃避责罚。尽管如此,在事实与谎言之间,人们通常偏爱事实。 欺骗像魔鬼一样在脑海中闪现,为了逃避抱怨,它会以各种伪装进入现实世界。 一个男人出外旅行提早回到了家,他发现妻子正和一个陌生的男人睡在床上。勃然大怒的他吼道:“你怎么能和别的男人睡在一起!”他的妻子说:“什么人?”丈夫说:“那个人。”他的妻子说:“没有别人啊!”在他们说话的时候,那个男人慌忙穿好衣服从窗户逃了出去。他的妻子继续问:“你说的人在哪儿呀?”丈夫站在那里,开始怀疑自己了。当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去做会直接导致自己受到谴责事情,一些人甚至会用极其可笑的方式使自己免于受到谴责。 寻找逃离抱怨的缝隙 你一定经常听到这句话:“这该怪谁?”即使你并不是天天都听到这句话,你也一定会看到许多否认事实和把责任推给别人的例子,或者你在自己的身上也能找到这样的习惯。 生活中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会为此而争辩,有时会想:“为什么该我受责备呀?”当我们犯下错误,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判断失误,是记忆出了问题,是思想不集中,或是发生了意外。我们不可能通晓一切,因此有时候我们会缺乏某方面的知识。事实上,有许多合理的失误可以作为我们的证明、解释、借口。但是,人们也会故意地制造一些困境,然后用虚假的理由或者寻找某些渠道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第9节:逃脱抱怨的牢笼(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311882693349.jpeg)
假如责备不是那么令人痛苦,我们也许就不必去寻找办法来解释我们前后不一致的或者该受到责备的行为了。但是,责备会导致痛苦和惩罚。为了避免痛苦和惩罚,人们只好用各种办法来躲避了。我们已经在第一章中看到了一些作为心理欺骗目的的逃避责备的策略,这些逃避责备的努力也包括转移批评、推卸责任、抱怨别人、妨碍进程、使之合理化、矢口否认、找借口、大事化小、争辩以及歪曲事实以逃避责任。豁免理论帮助我们懂得人们经常花大气力逃避责备的潜在原因。 该理论有以下这些假设: 我们生活在抱怨的文化里,在这里,过分抱怨的想法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能力。 避免或者逃避责备是一种很强烈的人类社会动机。 有两种光线,一种很舒适,一种不舒适,绝大部分的人会选择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