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不抱怨,拯救你的亲密关系(2)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抽象的、不具体的要求会使对方感到无所适从,因为要满足他人模糊和不确定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当规则时常发生变化的时候。对方很快就会发现无论他做什么都不能满足你的要求,于是,对方反过来就有了抱怨你的理由。

  言过其实

 第40节:不抱怨,拯救你的亲密关系(2)
  人们经常用一些程度副词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例如:“你总是不理睬我。”“你将永远不会成功。”这些抱怨性的语句很容易激怒他人。因此,他(她)有可能提醒你说,这些言过其实的话是不对的。然后,你却可能冠冕堂皇地说:“你根本就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坚持错觉

  错觉是一种你认为正确但其实是错误的想法。以下是两种错觉陷阱:(1)顽固坚持“如果你爱我,你就要……”式的错觉。例如,你对自己的爱人说:“如果你爱我,你就要为我做––––––(空格由你填)”。这种随时改变要求的做法将会使对方不知所措。(2)盲目地认为对方有某种魔力,如“你应该知道我想要的”等等。这种错觉可以理解为“是你犯的错误导致我不开心”或“你真笨,竟然不知道我想要什么”等。以上两种陷阱将会使对方陷入感情漩涡,并对你产生极坏的印象。

  想要坚持你的错觉,就不要介意由它产生的消极影响。相反,你应该把它归咎于命运的错误安排、一个不合作的同事或生活中的一次重大挫折等。

  利用内疚感

  一个人内疚时会感到脆弱而且很容易顺从别人,因此,你会抓住每一次类似的机会,说一些诸如“你没有履行你的诺言,我怎么能再相信你呢?”之类的话。你也可能扮演受委屈的角色,说“看看我为你所做的一切,你太不领情了”。这种间接抱怨对方的话会增加对方的内疚感。

  抓住关键因素

  用能够影响对方决策的关键因素来刺激对方。例如,因对方没能给你安全感而批评他(她)的缺点或弱点;因对方身体上的欠缺而抱怨甚至纠缠对方;公开抱怨对方的爱好和习惯,称其为“微不足道的事情”;诽谤对方最亲近的人;说对方找了一个下贱的情妇或抱怨对方的品味低下等。

  恐吓对方

  运用情感工具恐吓对方。例如:威胁对方说,如果你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做一些过激的事情;说你会离家出走、和对方离婚、当众诉苦等。如果你运用这种策略,那么等待你的将是数小时的争吵和冲突。

  锻炼你的操纵能力

  运用高压、哭诉和胁迫等手段迫使他人感到他们应该受到抱怨,并最终服从你的意志。然后开始扮演操纵他人的角色。甜蜜地宣布你是唯一在乎他(她)的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她)的利益。因为这个原因,你的朋友应该给你所要的一切。实际上你是在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但是你否认这一点。毕竟,谁愿意承认自己是那位一丝不挂的皇帝呢?

  沉溺于爱情陷阱中

  扮演一个沉溺于爱情中的角色:向爱人表达自己执著的爱;表达自己不甘忍受寂寞的心情;要求永远得到对方的关注;随时随地陪伴你的伴侣,甚至在浴室里;因未能受到爱人足够的重视而抱怨对方。

  处于离不开自己爱人的状态,希望得到对方足够的重视。当遭到爱人拒绝时,你就会感到没有安全感,并确信别人会把他抢走,自己将一无所有。因此,你就想尽办法时刻伴随在你伴侣的左右。如果坚持不懈地遵循这种策略,那么你将把夫妻的共同生活变成监狱式的生活。

  回避现实

  在上述10种策略基础上,让抱怨的游戏继续。你经常对爱人说,你们的关系终究会得到改善,这样他(她)将不会有可乘之机。你暗示对方如果能更加宽恕和理解自己的难处,形势将会好转。当然,如果你继续坚持操纵和威胁对方,那么他们是永远不会理解你的。

  控制策略

  扮演一个管理者的角色,就像父母一样细心地管理你们的关系。在夫妻关系上,你总是为自己的地位强辩到底;在生活上遇到重大问题时,你总是希望对方听从你的指示,从而把夫妻生活变成了教养院式的生活。强迫对方按照自己的期望和方式生活,按照自己的规则证明自己控制两人关系的做法是正当的,当爱人有缺点时就开始抱怨对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65869.html

更多阅读

第60节:甩掉抱怨,改写你的(5)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指出,我们应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生活。通过经常扪心自问,我们可以改变那些不现实的、不好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例如,改变过分抱怨的思想不仅包括要放弃这种思想,还应

第59节:甩掉抱怨,改写你的(4)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客观评价自身的价值  突发性的价值思想包括以下这些观点:你如果表现出色,你就有价值。一个人的价值与其表现成正比。通常情况下,当人们达不到自己预想的价值标准时,他们就可能落入自我

第58节:甩掉抱怨,改写你的(3)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如果我们在为自己分类时使用了一些消极的名词、形容词以及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动词,那么很明显我们已经掉进了抱怨的陷阱中。美国哲学家乔治·桑特亚纳曾经指出,“简单的一个词‘是’(is)

第57节:甩掉抱怨,改写你的(2)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人们在描述一个人总体的“本质”对经常会使用抱怨分类的这种方法,但是,这个过程绝对是不合理的。用一个简单的词就可以解释一个人的“本质”吗?那个人能接受别人用这个词表示对他“本质

第56节:甩掉抱怨,改写你的(1)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第十三章甩掉抱怨,改写你的  人生  如果我们折断自己的手指就能够改变自我,那么我们将听到很多手指折断的声音。但是,改变自己并非像折断手指那么简单。培养积极的品质、减少消极的

声明:《第40节:不抱怨,拯救你的亲密关系(2)》为网友南风入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