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3)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当你被别人理解的时候,你就可能拥有最有效的沟通。有趣的是,多数人会把积极听讲、努力思考的人当做最好的沟通者或健谈的人—即使他们说得很少。

  如何才能掌握这种积极的沟通方式呢?下面,我将大致为大家列举一些指导方针:

  集中精力听对方讲话。在彻底理解问题之前,不要把你的个人想法渗入到主题当中(大多数人会跳过这一步)。

  避免过早地介绍你所知道的信息,努力把你的信息自然地融入谈话中。

  要有眼光的接触,但不要凝视对方。观察对方的眼睛,而不仅仅是对方的脸。

  保持一个“舒适”的距离。在美国文化中,正式谈话的舒适距离为3英尺。

  适应对方的形体语言,在评价对方表达的准确性时,避免使用对方的语言。

  运用自己在谈话中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有具体答案的问题。

  消解抱怨需要双方的理解

  在一些社交场合,如鸡尾酒会、社团集会、非正式午宴等,我们通常很少会发现积极听讲、努力思考的情况。在这些场合中,人们经常会就很多不同的主题进行讨论,这是由社会的原因所决定的。积极听讲、努力思考的方式在这些场合中没有太大的价值。

  但是在一些其他的场合中,这种积极听讲、努力思考的方式常常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利益。比如,如果被采访者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话,而忽视了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么他(她)就不会对他人的观点、原则和能力有太多的了解—这样他们就失去了了解他人的大好时机。

  即使你相信自己已经弄清楚了对方的意思,你或许还是会想确认一下自己的想法,以便确信你的假设是正确的,同时也便于让对方知道你的确理解了他的意思。

  如何才能达到这些目的呢?首先,你可以说一些诸如“刚才听你说过……”“好像你刚才说过……”或“这是你的意思吗?”之类的话,然后对方会重新叙述自己的话。

  释义有很多好处:

  它能够让听者确信自己所听到的东西。

  它能够让说话者感到对方真的在听自己讲话。

  它能够让说话者听到“即时的反馈”,以便其揭开疑团或消除误解。

  自我检查

  当你认真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你会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某个或某些问题上。下面这些自我检查的问题将有助于你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

  我是否注意力集中地在听讲?

  我是否在把自己的经历和这些事情相联系,以便做现实的检查?

  我是否理解了对方的意思?

  对方如何看待我的行为?

  以非语言型表达方式获取理解

  人们可以通过一切感官来获取新的信息,但尤以视觉观察为主要途径。比如,形体语言可以向对方提供一些附加的信息,以便使对方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意思。对方的姿势是否在传达着某种信息?人们的姿势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她在椅子上挪动位置了吗?他向前倾斜将要靠着你了吗?

  据形体语言专家雷·伯德惠斯勒统计,人们65%的沟通是通过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完成的。积极思考的听众非常注意说话者的形体语言及其语调。这些姿势能够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兴趣、态度和精神状态。

  我们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向对方表达某种信息,这种信息既可以和口头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一致,也可以与其相反。通常情况下,手势和人们的思想是一致的。当某人的手势与其讲话不合拍时,这会代表什么意思?

 第54节: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3)
  认真听讲、努力思考的听众不仅会关注对方讲话的内容,而且还会注意其讲话的方式。对他们来说,形体语言—措辞的选择、语气、语调也是信息的一部分。比如,当你听到一位邻居紧皱着眉头咬牙切齿地说“我今天很高兴”时,你会认为他真的很高兴吗?如果某人怒气冲冲地对你说“很高兴再次见到你”,那么他要表达的意思就远远超过了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此时,他非常形象地向你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手势,如用手指轻敲桌面是在表达不耐烦的态度;而眼睛能够把每个手势所代表的深层含义揭示出来。他睁大眼睛是觉得光线不够亮吗?(感兴趣就会睁大眼睛,生气就会眯起眼睛。)在单独相处的情况下,对你感兴趣的人是否经常和你保持眼光的接触?眼光的接触可以暗示出兴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65855.html

更多阅读

第55节: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4)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做吞咽的动作、苦笑或舔舌头给人传达的信息是—对方目前正处于紧张状态。(干燥的嘴唇通常代表忧虑,但是一些药剂也能产生这种副作用。)然而,形体语言有时候是很难掌握的,因为它既可以传达

第54节: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3)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当你被别人理解的时候,你就可能拥有最有效的沟通。有趣的是,多数人会把积极听讲、努力思考的人当做最好的沟通者或健谈的人—即使他们说得很少。  如何才能掌握这种积极的沟通方式呢?

第53节: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2)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表达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情感状态。当我们感到自然、自信或高兴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给别人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但是,当我们感到疑惑或困惑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在别人面前尽显

第51节:不抱怨,拯救身边习惯(5)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无论你是黑色、白色、黄色还是棕色人种,无论你是天主教徒、新教徒还是穆斯林信徒,无论你是民主党人还是共和党人,无论你是自由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无论你是普通员工还是管理人员,无论你

第50节:不抱怨,拯救身边习惯(4)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实际上,任何团体都可能成为轻浮的方式所攻击的对象:金发碧眼的女郎、律师或心理学家、婆媳之间的关系等等,它们都可能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这些嘲笑是以偏见和推理性的抱怨形式为基础的,

声明:《第54节:不抱怨,学会与人沟通(3)》为网友王与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