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想法、感情和行为是如何对不同的形势产生影响的。
![第70节:培育积极现实的洞察(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311068145866.jpeg)
清晰的洞察力会利于有效的选择。 修炼洞察力的5个阶段 因为我们总是带着某种主观思想来观察世界,所以我们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有主观性,我们的洞察力也是有色的。在把意见和想法具体化之前,这些意见和想法就像一场梦一样虚无缥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有不同的想法前,往往会照搬以前经验的原因。 培育洞察力不仅要了解如何促进我们自身的改变,还要了解如何促进周围世界的改变。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的努力视为一个短期或长期的过程时,自我发展才能获得动力。因此,我们要铭记自我改变和培育洞察力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勿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培养对抱怨问题的洞察力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事实上,该过程并没有统一的规律可循,也没有绝对权威的经验可以照搬。但在长期的生活和调查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不错的方法可以借鉴。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改变洞察力的5个步骤,在组织材料、明确努力方向和取得进步等方面,它将为大家提供一个行为的框架。 认知:获得洞察力 现实是多变的,洞察力是多样的。在培育或加强某种洞察力的过程中,一些思想或许会比其他思想对你更有帮助。随着我们的信仰和直觉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更好地把自己的洞察力融入到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中去。以下的练习将有利于我们培育自己的洞察力,在此培育过程中,我们的直觉、感觉、观察和判断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认知的练习 我们对抱怨的洞察力会随着认知的增加而改变。远离抱怨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需要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从下面的对比中,你或许能够受到一些启发,以便更好地远离抱怨思想。 在一些场合或形势下,抱怨给我们带来的坏处要远远多于它带来的好处。在这些情况下,即使我们取得了胜利,事实上我们也是失败者。根据类比法,假如你小的时候非常喜欢某种计算机游戏,那么当你发现你不喜欢的小孩也喜欢同样的游戏时,你会抱怨对方并把自己的游戏机弄坏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采取了抱怨的方式,你会发现自己失去的更多—对方更恨你了,游戏机坏了。因此,在采取行动之前首先要判断行为的利弊,这种洞察力是非常重要的。当面临“抱怨形势”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放弃抱怨的思想,并采取更加积极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半满”和“半空”的思想进行类比,你将发现不同的观点是如何产生的。同样是半杯水,如果你侧重的是所失去的东西,那么,你会认为这个杯子是“半空”的;另一方面,如果你侧重的是所拥有的东西,那么,你会认为这个杯子是“半满”的。然而现实主义者或许会这样认为—“仅仅是杯子而已”。可见,“仅仅是”这种观点只是简单地描述了该现象,并没有任何过分抱怨的思想。 行动:改变词义 俄国语言学家列夫·S·伍格茨基曾这样描述过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现实,它并不局限于如何感知最初的事件。伍格茨基把这种现象称为“对话的跳跃”,即词语的意思超过了其本意或词语的意思得到了延伸,它是情感、智力和洞察力相互交融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能够直接影响我们的感觉和行为。奥地利出生的英国哲学家路德维格·约瑟夫·维特根斯坦曾对此观点予以补充,他说:“哲学是一场运用语言反对我们的才智魔力的战争。”一旦我们意识到语言和行为的关系,我们就会非常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逐步调整自己的谈话方式。 众所周知,语言、思想、情感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了解语言、思想、情感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用于描述现实的词语的意思往往要比其在字典中的意思深奥得多。切实明白词语的意思及其对情感和行为的作用将有利于我们解决一些思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