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开价格背后的秘密:超级购物经济学》
而且有些人还有可能暗自祈祷,“希望对方先选择放弃。”另外,在拍卖结束之前,亏损的金额具有不确定性(不知道会损失多少),想要逃避失败的心理也会促使他们留在竞拍之中。 由此可见,这场拍卖如果置之不理的话,会有一直延续下去的危险性,所以在课堂上把出示金额的上限定为3000日元。结果,在参加的学生中,每次都是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小组在到达金额的上限后,才让竞拍终止。而没有达到3000日元的小组,几乎也都是因为没有时间(因为在下课前的10分钟进行),或是参加的学生没有理解规则内容造成的。也就是说,除了例外情况,理解规则的小组都会在这场拍卖中不断提高价格,最终大幅度超过竞拍物价值的1000日元。 作为例外,有时也会出现下面的情况。比如说,J太中途发觉,在K男出示400日元后,直接把价格提高到1000日元,暗示对方就算继续下去,谁也都不可能获得利益。而K男见状也意识到后面的结果,接受自己400日元的损失,选择退出竞拍。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就可以把出示金额控制在1000日元,但遗憾的是大多数小组都没能实现。 综上所述,在这种规则下,“不出示价格直接退出竞拍”将永远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是,人总是会有,“如果没人参加,我就能用100日元赚取1000日元”等侥幸心理,结果大家还是在不知不觉中一起蒙受严重的损失。 看到这里,可能有许多读者会想,“输掉竞拍的买方,不仅得不到商品(此例中是1000日元纸币),还要负担自己出示的金额,这样的规矩是不是太奇怪了?!”作为拍卖会的规定确实有些让人费解,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现象都能用“1000日元竞拍(原名为1美元拍卖)”的理论来解释。 比如说,几位男士同时追求一位非常有魅力的女士,为了得到她的芳心不断地赠送礼物。最终,能够和她结婚的人当然只有一位,但其他男士就算懊恼也很难开口要回礼物。如此一来,这场为了争夺女友的礼物大战就和刚才的1000日元竞拍十分相似了。当然,如果这位女士不是只以礼物来挑选男友的话,就不符合1000日元竞拍的条件。
![第37节:超级购物经济学(3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301386211028.jpeg)
在此,假设她真的只用礼物的总额作为标准,挑选结婚对象(有没有必要和这样的女性结婚暂且不谈)。那么J太首先送了价值10万日元的女包,接着K男用12万日元的项链作为对抗,然后J太又送了5万日元的耳环(礼品总额达到15万日元),K男也继续对抗……,这样反复进行下去的话,就再现了刚才1000日元竞拍的情况。 然而,只限于个人问题还好,如果发展到像图37的企业产权竞争等社会问题上就更加严重了。比如说,政府计划明年和一家公司共同举行一场大型活动,能够参加此项活动的公司预计可以获得1亿日元的利润。 假设有Q、R、S三家公司围绕这次价值1亿日元的企业产权(能够和政府一起举办活动的权力)进行竞争。为了能够中标,需要招待拥有决定权的官员,进行政治捐款,还要为此次活动定做设备、筹划组织、制作宣传品、公开表演等等,这些营销成本,就算最终没有中标也不能回收。 尽管如此,这三家公司还是在1亿日元利润的吸引下开始了投资,Q公司出资400万日元、R公司出资600万日元、S公司出资800万日元。处于劣势的Q公司立刻又投入了700万日元,而R公司想一举夺得主动权,直接付出了2000万日元,S公司也不甘示弱再次投入了3000万日元。至此,Q公司意识到自己的实力在这场竞争中确实没有胜算,所以决定退出。结果,它不仅在竞争中失败,还白白浪费了总共1100万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