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开价格背后的秘密:超级购物经济学》
图中有4个虚线的正方形,左上的正方形表示了“两家公司同时选择高价位”时各自的利润。原本实力相当的T公司和U公司用同样价格销售的话,获取的利润也应该不相上下,假设他们同时赢得3亿日元的利润。 左下的正方形表示了“T公司低价位、U公司高价位”时各自的利润。T公司能够盈利5亿日元,而U公司的盈利为零。因为两家公司拉开了较大的价格差距,所以可以预计价格便宜的公司将获得巨额利润,而价格贵的U公司很难盈利。 比较左侧上下的内容可以发现,T公司采取下部的价格战略时利润最大。站在T公司的立场上看,如果对手U公司选择“高价位”的话,T公司为了实现最大利润应该选择“低价位”。 接下来,请看右侧的内容,右上的正方形表示了“T公司高价位、U公司低价位”时各自的利润。和刚才左下的情况正好相反,T公司的利润为零,而U公司可以赚到5亿日元。最后,右下的正方形表示了“两家公司同时选择低价位”时,各自可以获得1亿日元利润的情况。虽然两家公司的市场竞争还是势均力敌,但陷入价格战时获得的利润要比同时选择高价位时有大幅度减少。
![第40节:超级购物经济学(40)](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301296628490.jpeg)
在右侧的内容里,T公司同样是选择下部的价格战略时利润最大。也就是说,如果对手U公司选择“低价位”的话,T公司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也要选择“低价位”。 原本T公司是因为不知道U公司如何定价所以才烦恼,通过上述的分析,T公司发现,不管U公司选择高价位还是低价位,自己都是选择“低价位”更为合理。如此一来烦恼化解了,即使T公司不知道对手的定价方法(或者就算知道),也会选择低价位。同样,U公司也会做出完全一致的分析后选择低价位。两者的分析都是基于“尽可能扩大利润”的合理行为。 综上所述,两家公司在合理分析后都会选择低价位,出现右下的局面。最终,T公司和U公司都只能获得1亿日元的利润。利润低的原因是两者在无形中陷入了降价竞争而造成的。 图39的下部是上述内容的摘要图。在此图中更能够清晰的看到,两家公司都选择高价位(=涨价)要比都选择低价位(=降价)时利润大的多。 但是,无论是T公司还是U公司都很难提价。因为对手不和自己一起提价的话,就不可能同时获得3亿日元,所以此选择要以对手的提价为前提。就算对手真的会提价,自己保持现在的低价格可以获得5亿日元的最大利润,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两家公司也很难一起提价。相反,只有自己提价,而对手却不提价的话,会有自家商品滞销,甚至是利润为零的危险性。 因此,无论哪家企业,都是选择低价位更为合理。图39很好的说明了陷入价格(降价)竞争的企业难以从消耗战中自拔的理由。这种现象在经济学课本里被称为,博弈论(Game Theory)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问题,是以两个联合犯罪的囚犯在审讯时,是选择招供还是抵赖的事例为原型的。 在囚徒困境的事例中,一般都是以2个共犯选择“合作”还是“背叛”为焦点进行分析。按照囚徒困境的内容重新整理后,刚才的图39就变成了图40的内容。高价位相当于图中的“合作”,低价位相当于“背叛”。 如果都选择“合作(抵赖)”,会得到“中”度的利益;都选择“背叛(招供)”时,只能得到“低”度的利益。但是像上述分析的那样,两个人同时选择“背叛”的可能性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