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角有多少主动权
“由于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大企业为龙头的整个生产链和供应链正在逐步形成,所以现在一些大的公司都采取外包的形式,这就为中小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参与全球经济的交流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所以,虽然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小企业少,但是中小企业可以从大的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当中得到启发。”从这段发言里,我们可以看到,龙永图认为中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的是一个配角和附庸的角色,他们的机会在于参与大公司的外包项目,基本上是在产业链的下游。并且要随时关注“大的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基本上是一个看人脸色的被动地位。
二、资源和利润的双重挤压
即使中小企业可以介入到大企业的产业链中,但是在资源供给和利润分配上依然要受到国有大企业的挤压。在21日中午的博鳌午宴上,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解释中国近年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原因时说明了,中国近年GDP增长主要来源于投资的加大,投资加大会带动物价上涨,而投资主要是在向能源建材化工等原料型领域,导致了这部分价格上涨,而消费品由于生产能力过剩,价格并为明显上涨。而我们看到这些原料能源型资源基本掌握在国有大企业手中,下游中小企业随着价格的上涨,其运营成本反而增加。
虽然本次博鳌论坛都在谈论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但是很少有大企业意识到,企业责任不仅仅是对环保,对社会公益事业加大投入,并且也需要对下游企业承担各项责任。中国传统大企业往往很少意识到这一点,下游企业不仅在资源成本上得不到优惠,在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方面,更没有话语权,使得供应链低端小企业恶性竞争,利润微薄。
三、宏观政策倾斜下的竞争力匮乏
在21日嘉宾午宴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趋势的主题研讨中,经济学家樊纲指出了一个中国大型企业近年来竞争力加强的背后秘密。那就是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利润在增加,而与中小企业不同,占有优势资源的国有大型企业的利润并不参与股权分红,因为国家是大股东,而80年代制定的制度延用至今,当时国有企业亏损,因此利润国家就不要了直接留给企业,同时企业所得税从33%降低到了25%.难怪当天在现场爱立信的老总在提问时不无感慨地说“我很遗憾自己不是中国的国有企业,也很遗憾我们国家对我们这些大企业没有这样优惠的政策”。虽然樊纲教授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当被问道这个趋势还会如何发展以及什么时候才能够改变的时候,他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表。而在场的龙永图部长虽然也认同这个问题,但是显然也没有表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和时间规划。很显然,中国要先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国有大企业先树立起来,对于整体国家经济是有帮助的,毕竟,这是一条最简捷的道路。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未来可以选择的路非常有限。基本上只有两条路,一种是作为国有大企业的下游企业,为其供应下端产品和服务;一种是放弃做国内大企业的下游供应商,而直接转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通过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找到在国际贸易分工中自己的定位。
如果是前一种路,前面已经分析了,必定会受到大企业资源和利润的挤压;而如果是后一种,那么对于中小企业的挑战就非常大,一方面很多能源型生产资源掌握在大企业手中,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要想参与国际竞争,创新投入需要很大,而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既没有大企业因政策原因获得的大量为分配利润,又比大企业缺乏更多的融资渠道。因此,从企业竞争力方面,中小企业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才有可能找到突破口。
四、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在21日的午宴上,龙永图对中国国有银行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描述,他说,中国国有银行现在是“嫌贫爱富”,中小企业贷款在中国非常难。本次博鳌论坛最受参会者和媒体追捧的人是2006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国银行家乡村银行的创始人尤努斯。尤努斯的乡村银行向600万贫穷老百姓贷款,并且95%是家庭妇女。而在中国,则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钟家轮是北京一家燃料电池公司董事长,2000年,他的公司研发一种燃料电池技术突破了杜邦公司技术垄断,获得了国家计委的批准立项,建设国内第一家燃料电池产业化实验基地。项目总投资1亿多人民币,其中8000万需要银行贷款。虽然当初一家银行曾出具材料同意贷款,但是从开工到现在,4年过去了,他却没有从银行拿到一分钱。其实,钟家轮遇到的问题,并非个案。据统计,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虽然创造了60%的产值,但是他们获得的融资的比例仅占20%左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市场研发机构,缺乏内部组合风险分析的数据库,更没有健全对企业贷款的风险评价和防范体系,内资银行只有克服了这一系列的问题,才能解决贷款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五、生存压力下整体市场环境的恶性循环
此次博鳌论坛,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被反复讨论,这是一个很令人振奋的话题。有很多代表也发出了向所有企业的呼吁,让每个企业都来关注社会责任,加大在环境保护、员工关系、社区义务等方面的投入。可是试想一下,对于那些在为生存而打拼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并且这种竞争往往是在产业链的低端下游的恶性竞争,资源的匮乏、资金的匮乏、人才的匮乏、信息的匮乏,这些都使得中小企业很难再去兼顾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更为严重的是,为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很多企业在竞争中往往被迫选择了不守规则破坏诚信商业原则的行为,尽管商业诚信法制建设不断推进,诚信经商的道德呼吁在不断加强,但是这些在企业生存竞争的严酷显示下,都显得非常苍白,不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问题,商业诚信环境的建立就举步维艰。而对于创造了60%产值的99%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种无奈的行为,但是这样的对商业诚信环境的破坏同样也影响到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大企业的下游供应商的不诚信行为会导致大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下降,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失去商机;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现代商业环境下,失去了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也势必导致中小企业更多地转向为国际大企业做代工,这对于大企业来说是釜底抽薪,尽管大企业不担心在占比99%的中小企业中寻求下游供应商,但是优质的供应商会被更有竞争力的国际企业俘获,国内大企业只能获得二流的供应商。这样的现象在近年来已经非常明显,这一恶性循环还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