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中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占到25.93%,有过创业意愿的占到53.02%,与普遍高涨的创业热情相比,真正的行动派却不到一半,而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更低,只有2%-3%。这是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针对近万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
为了化解大学生创业热情与现实的矛盾,本报联合南京人事、工商、地税部门一起送创业导师进校园。昨天首场活动在金陵科技学院举行。“创业导师进校园”接下来还将“开”进南京师范大学(4月22日14:3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4月29日14:30)。另外,“创业导师进校园”也将拉开南京市关于大学生创业系列活动的序幕,南京市人事局副局长吴成钢介绍,接下来南京市将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并完善载体和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更好服务。
吴成钢表示,大学生创业具有高度挑战性,既要求大学生有内在的动力,又要求社会提供较好的孵化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的“1311工程”目前正在筹备中。该项工程的具体含义是建立1个大学生创业示范园(1),全市范围内建立30个大学生创业园区(3)、鼓励1000名大学生创业(1),支持10000名大学生参加培训(1)。另外对于大学生创业现实上的困难,比如办理相关手续程序比较复杂,南京市还将建立专职的代理机构,有意创业人员只需交齐相关材料,“跑腿”的事都可交给这些机构来完成。
现场从心理到资金,导师一一告诉“准老板”
在昨天金陵科技学院的首场“导师进校园”活动中,吸引来的各校有创业意愿的“准老板”们坐了满满一礼堂。资金、项目、团队、政策……面对“准老板们”的疑问,导师们用生动的事例一一解答。
心理篇:
想要创业,担心风险怎么办?
个案:刘凌云是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的一名学生,毕业已经有几年时间。和一般学生不一样的是,从进大学的第一天,她就觉得自己是要当“老板”的人,所以在大学完成学业的同时,她也一直在为创业做准备,包括储备知识、学习经营管理知识、结交人脉等等。2003年,刘凌云开了自己第一家宠物医院,但因为非典的关系,小店铺夭折了。不过刘凌云没有灰心,参加培训后接着又在南京开了两次店。刘凌云精心经营,光是小店里为宠物配备的CT、X光、手术台等设备就达到了五六十万价值。在她的细心经营下,宠物店度过了生存期,渐渐发展了起来,如今,第二家分店已经在准备中。
专家意见:创业应当是个人的内心需求
和刘凌云接触过的导师们对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对创业的热情和执着。南京市毕业生创业指导团导师、星海天创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陶祖戎表示,选择创业不应当是因为就业难,而应当是发自内心的需求,这样的心态成功的几率肯定要比被迫创业高。中国现有的创业者类型可以分为生存型、变现型和主动型,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主动型的创业者再更多一些。对于创业者来说,看创业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收益,另一只眼睛要看到风险,这两个肯定是并存的,既然选择创业,就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项目篇:
一点头绪也没有,怎么办?
个案:郭冬是金陵科技学院机电系的大四学生,昨天出现在现场的他其实已经是个“老创业”、一个十足的“小老板”了。郭冬说他对自己的机电专业并不太感兴趣,反而很看好门槛比较低的小吃行业。从大一开始,郭冬就在家乡徐州开了一家小吃店,做的是当地风味的小吃。郭冬说虽然是徐州风味,但他的小吃肯定是“独一无二”的,他为自己的小吃取了个名字叫“酥香脆”。毕业后他并不打算找工作,而是准备把小吃做成品牌,注册成商标,并且开到南京来。
专家意见:寻找项目要做有心人
没有项目,不知道做什么,这是目前不少创业者面临的问题,导师们对此的看法是要做有心人,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寻找商机。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寻找适合自己个性的、自己有能力胜任的项目。对于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加盟项目,导师们提醒大学生们要谨慎选择,因为一个项目就像一个尺码的衣服,并不是穿在每个人身上都很合身。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是自己苦思出的项目,投入的热情也会更高一些。
资金篇:
有想法没有钱怎么办?
个案:河海大学的小柳的创业是从大二开始的,虽然上大学背负了4万元钱的教育贷款,虽然经济很拮据,但这并没有阻止小柳创业的步伐。小柳的创业项目很朴实,他所做的是校园废品回收。小柳没想到的是,他创业的第一年就有人愿意每年给他投资两万元。小刘说,对方看重他的项目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是一个大学生,二是他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在做废品回收。
专家意见:大学生创业要用智力换资本
陶祖戎认为,虽然大学生创业存在很多弱势、缺项,但并不是一点优势都没有。大学生创业的特色是用智力换资本,只要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并且有能力证明盈利的可能性,自然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吸引一些风险投资基金或是获得银行贷款。目前针对毕业生创业,南京市也有不少贷款、免税等政策,了解清楚政策对解决资金问题非常有帮助,说不定就能解决“起步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