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不可不知的谎言秘笈:揭开谎言的秘密》
八、谎言的罪与罚 可以这么说,人世间的大多数犯罪都是和谎言连在一起的。罪恶一旦犯下后,99%的人都会设法隐瞒真相,消灭罪证,让别人无法弄清底细,以便逍遥法外。有些犯罪,一开始就是和谎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诈骗罪。它是在全世界都广泛存在的一种犯罪行为,这种犯罪的基本方式,就是用谎言来诱人上当,骗取权力、钱财、感情,乃至身体。另外,伪证也是一种古老的罪恶,《圣经·摩西十诫》中就明确宣布:"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由于谎言和犯罪密切相连,有人就对说谎过分苛责,而对犯罪却予以宽容。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道理,谎言人人都可能在说,而罪行却不是人人都在犯的。谎言与犯罪的分离带是道德、法律,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道德,而智慧的谎言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比如我们安慰一位遭遇不幸的朋友时,会说:"别太伤心了,不幸的遭遇人人都有过,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起来的。"但是,不幸的遭遇并不是人人都有过;有过不幸遭遇的人结果很不一致,不少人也会就此一蹶不振,消沉下去。但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和良好的祝愿在说谎,这样的谎言,不但是道德范围内容许的,而且按照道德标准衡量也是值得嘉许的。
![第35节:谎言的罪与罚](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91572412699.jpeg)
有些谎言为道德所不容,但与法律并不冲突。撒谎的人受到的将是道德与良心的谴责,而不是法律的追究和惩处。 损害社会与他人利益的谎言才是犯罪。比如,假冒名牌产品商标,贩卖质量低劣的商品欺骗顾客的行径就是一种诈骗,就是犯罪。逃税行为也是谎言犯罪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靠谎报收入、谎报账目欺骗财税部门,每个国家政府历来都花费极大力气来制止这种犯罪行为,但却是屡禁不止。 那些利用谎言犯下滔天罪行却逃脱处罚的人也是为数不少的,他们的诀窍是同最高统治者斗智,这在中国历史上有数不清的先例。 说到用谎言逢迎皇帝的心意,恐怕没有人比晚唐的大宦官仇士良做得更得心应手,听听他给其他太监们的经验传授,便可悉然。他说:"我们这些人侍奉皇上,不要让皇上有闲暇时间,他一有闲暇就会看书,进而去接纳儒臣,谋虑也随之深远。他不会再去追求吃喝玩乐了,也不会再宠幸我们这些人了。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设法积聚钱财,供皇帝挥霍,终日让他沉溺于声色犬马,极尽奢侈淫靡之能事,使他乐而忘忧,不去顾及其他的事,这样他就会厌弃和贬斥经书学问,万事即可操纵于我们手中。"所以,仇士良在四十多年的太监生涯中,侍候过六个皇帝,将每个皇帝都服侍得好好的。他专权二十余年,共有两个藩王、一个皇妃、四个宰相死于他的圈套之中,从中可以看出皇帝对他是多么的信任,也说明他的曲迎之术是多么的高明。 有意思的是,仇士良告老还乡,病死在家中,朝廷还下令厚葬他。 谎言与犯罪之间的距离有时大,有时小。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把握其中的度。但有些时候,这个度也不是人们容易掌控的。古人说:"窃钩者贼,窃国者侯。"这度谁能把握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