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具体该请什么样的能人呢?她想来想去,把自己的长子当作了比较的标准。
陶华碧的长子李贵山是个转业军人,当时在206地质队的汽车队工作,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在当时的陶华碧眼里却已经是了不起的“秀才”。李贵山得知母亲的想法后,辞职来到了她的公司。
李贵山帮助母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文件,整章建制。李贵山读,陶华碧听。听到重要处,她会突然站起来,用手指着文件说:“这条很重要,用笔画下来,马上去办。”帮母亲“看”完了文件,李贵山便开始起草规章制度,然后再读给母亲听。陶华碧听得极为认真,听到有不妥的地方,她立即口述更正,然后再由李贵山修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满意,她就在材料的右上角画个圆圈。李贵山看着这个圆圈哭笑不得,他在纸上写下了“陶华碧”三个大字,让母亲没事时练习。哪知,陶华碧对这三个字看了又看,一边摇头,一边为难地感叹说:“这三个字,很复杂,很复杂呀!”
在长子李贵山的帮助下,陶华碧终于制定出了公司最原始的、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规章制度,宽严并济,奖惩分明。但是,只有长子帮忙,陶华碧还是深感人才不够。于是时隔不久,她又招聘了一个具有本科学历的青年。怎么培养这个人才,又怎么留住这个人才?没有文化的陶华碧却有她自己既朴素又独特的“绝招”。本来,她招聘这个本科生的目的,是想让他当办公室主任,但她却没有马上任命,而是先让他在公司里做杂活,用她的话说:“这是淬火!”然后,她又派他到全国各地去打假、考察市场,这一招用她的话说:“这是磨练!”半年后,她才任命他作办公室主任……这个人,就是如今“老干妈”公司里的第三号人物王海峰。如何管理好公司越来越多的员工呢?陶华碧又有她另外的同样既朴素又管用的“绝招”:实行管理亲情化,自始至终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
最初让长子制定规章制度时,她就把这一招视为最基本的要素。比如:在员工福利待遇的制定上,陶华碧考虑到公司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员工吃饭难,她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当“老干妈”公司现今已发展到1300人,这个规矩仍然没有废止。这么庞大的企业,一直这样实行全员包吃包住,谁敢想,谁又敢做?然而,陶华碧不管花多大的“血本”,却始终坚持了下来。
她还亲力亲为,总是在人们想不到的地方关心人、体谅人。每当有员工出差,她还总是像老妈妈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一直把他们送到厂门口,直到看他们坐上公交车后,她这才回去……陶华碧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一个人,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动整个集体。果然,这种亲情化的“感情投资”,使陶华碧和“老干妈”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减。在员工的心目中,陶华碧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可敬;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叫她“老干妈”。公司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各异,他们每天吃、住、工作、生活在公司,时间久了,互相间难免发生摩擦,但只要陶华碧一出面,问题就迎刃而解。就这样,公司全体员工在她“亲妈妈”一样的呵护下,团结一心地为“老干妈麻辣酱”的迅速发展拼搏起来
“绝招”三:
“诚信”经营是发展的“硬道理”
公司发展到这个程度后,已经见过了世面的陶华碧,渐渐感觉到自己的“土办法”再也跟不上激烈的竞争形势了,必须与时俱进。她决定来个“他为我用”,“借智借脑”,把别人的现代化管理引进来!
陶华碧把公司的管理人员轮流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开放城市,让他们去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她直率地对他们说:“我承认自己‘老土’,但你们别土,企业别土!你们每个人出去后,都帮我拿回一点新东西来!”这一招还真管用,派出去的管理人员陆续回来后,很快就使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感情,感情就是凝聚力,感情有时甚至就是生产力!凭着最朴素的感情,凭着企业家最精明的直觉,陶华碧悟出了这种道理。她乐了,也开心地笑了:原来,“老干妈”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地做好做大,就是全凭着感情的凝聚力;原来,最初那套土得掉渣的关心每个员工的原始规章制度,哪怕企业如今现代化了,依然是“安身立命”之本啊!
陶华碧办起事来风风火火、自信、特立独行。有一次,一位香港客商来“老干妈”公司考察,他对陶华碧十分敬佩,拿出自己的名片想和她交换。没想到,陶华碧微微一笑,说:“对不起,我不用名片。”那位客商很是吃惊,接着感叹起来:“您是我见过的唯一没有名片的董事长。”陶华碧自信地想:全国各地,能吃辣椒的人有几个没吃过“老干妈麻辣酱”呢?“老干妈”不就是最好的名片吗?
如今,“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达13亿,每年纳税1.8亿,名列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的第5名。陶华碧这个没上过一天学的农村“老太太”,把一个民营公司办到这种程度,创造了新时代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童话。她的成功,令人叹为观止;而她的成功之道,更值得当今无论学历多么高的人们反思和借鉴!
成长之路:艰辛创业
2007年实现产值13.5亿元,上缴税收1.8亿元,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所生产的“陶华碧老干妈”牌油辣椒食品被评定为“中国名牌产品”,连续多年登上“全国私营企业纳税排行榜”……近年来,“老干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炫目的荣誉,风光的背后,是“老干妈”20多年艰辛的创业历程。
现任老干妈风味食品公司董事长陶华碧,平时在企业里被大家亲切地叫做“陶阿姨”,她至今仍保持着每晚到员工家里“唠嗑”的习惯,她至今仍然住在厂区里的一套旧房里。20多年来,她把一家路边小吃店变成了如今的龙头企业。
上世纪80年代,陶华碧住在贵阳油榨街,她每天都要把自己在家磨的米豆腐,用背篓背到龙洞堡叫卖,由于背篓太大,经常挤不上公交车……靠着勤劳,陶华碧后来在龙洞堡开起了一家小吃店。
经过几年经营,陶华碧靠小吃店积累了一点资金,小吃店也升级成一间饭店。陶家的饭店因为饭菜味道好,价格便宜,深受龙洞堡附近学生的欢迎。由于给学生的饭菜分量特别足,陶华碧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老干妈”。
陶华碧经营的饭店最吸引人的是饭前免费开胃碟——油辣椒拌豆豉。由于味道特别好,不少人专程到店里品尝,更有人用塑料袋将这道特色的小吃打包带走。此后,油辣椒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靠手工制作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1996年,陶华碧创建了老干妈风味食品厂,也就是今天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
商标之争:生存考验
随着老干妈油辣椒系列产品畅销各省市,全国各地的假冒、仿冒和打擦边球者蜂拥而至,市场上出现了“老干妈”成群的现象,企业的正当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众多“李鬼”中,来自湖南华越的“老干妈”与贵阳老干妈的商标之争最为激烈。
由于对方在商标标识上高度模仿贵阳老干妈,商标图案的色彩、图形、文字几乎相同,且在贵阳老干妈注册外观专利后两个月,也被授予了包装外观专利,贵阳老干妈面临企业创建后最大的困境。
为了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1998年4月前,贵阳老干妈先后4次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老干妈”商标,与湖南方进行激烈争夺,最终在2001年3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定,湖南老干妈停止在风味豆豉产品上使用“老干妈”商品名称;停止使用与贵阳老干妈风味豆豉瓶贴近似的瓶贴;赔偿贵阳老干妈经济损失40万元。
“正是有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老干妈这个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的规模,所以,我一直都告诉我的员工,我们的企业必须诚信纳税。”陶华碧谈到企业多年来的发展时,感慨良多,作为贵州乃至全国民营企业的“纳税明星”,她都表示诚信是企业的份内事,依法纳税正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诚信。
产业链:惠及群众
老干妈的发展壮大,不仅企业自身不断取得飞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一批上游产业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老干妈如今至少带动了贵州20万农民增收。
目前,老干妈的日产量达120万瓶,该公司每天要消耗干辣椒30吨、菜油80吨、大豆40吨,以及花生、大蒜、花椒、生姜等大批农产品。
统计部门对老干妈企业有一组统计数据:1997年,该公司所需干辣椒、菜油、大豆3种主要原材料的采购量分别为170吨、1700吨、154吨,2005年的采购量为9490吨、27075吨、10200吨,其中干椒及菜油的使用量占贵州当年干椒、菜油总产量的1/7和1/3。截至2005年的8年间,企业累计采购资金达12.5亿元,按贵州人均耕地面积0.07公顷的水平,公司解决了126.36万个农民的农产品销路,人均收入超过1000元。
老干妈公司的不断壮大,也促进了贵州省辣椒加工业的发展。目前,贵州有大小辣椒调味品企业130多家,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产业链,不仅带动了农户种植辣椒、油菜籽等农作物的积极性和种植面,还带动了玻璃制品、纸箱、印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据悉,老干妈油辣椒制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约70%的市场份额,行销全球几十个国家。按照企业的远景规划,将力争在2010年达到50亿元的销售额,尽早打造“百亿级”企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辣椒行业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