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一个创业的传奇(二)



联想一开始没有资金,也只能替人家卖机器,但柳传志同别人一样,代销机器的时候,已经开始琢磨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怎样的价格和服务才能够更吸引用户?

    柳传志认为,学会做贸易是实现高科技产业化的第一步。“不把贸易做通了,再好的科研产品你也不知道怎样卖,不把制造业搞精良了,好的科研产品的一些特点也会被制造业的粗糙掩盖了。搞科研的人最怕做贸易,主要是这段苦他没吃过,一定要干下去,一定要对市场有个理解。会做贸易以后,看问题才会有穿透力。”到1987、1988年,柳传志已经学会了做贸易,联想代理的ASTPC,一个月能销好几百台。打通了销售渠道以后,柳传志要自己生产。“因为我们是计算所的人,总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做。我们决定到海外试试,海外没有计划管着你。就这样,我们把外向型和产业化并作一步跨了。”

    1988年,柳传志和几个热血汉子来到香港,手里只攥了30万港币,因此,他们到香港也只能和在国内一样,先从做贸易开始,通过贸易积累资金,了解海外市场。接着联想选择了板卡业务,然后打回国内,为联想PC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我当时一心要形成产业,做贸易只是权宜之计。今天我这样说,不是我学了《毛选》,事后才说这番话,你可以翻翻1988年的报纸,我当时就是这样说的。”

    “进军海外成功以后,胆子越来越大,敢往上做了,从进军海外开始,我们第一次制定了一个长远战略目标,以及分几步去实现。学会了制定战略,然后把战略目标分解成具体的步骤。目标太高了,我们就把土垒成台阶,一台阶一台阶往上走。”

    争取追随者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领导能力决不是一个领导职位就能赋予的,没有追随者的领导剩下的只是职权威慑的空壳。是追随者成就了领导者,领导的过程就是争取追随者的过程。柳传志争取追随者的第一步--“人行得正”。“在公司里面,我对他们要求挺严格,大家还都信我。甚至离开公司的人,想自己发展的人,也不会出去说联想不好。这其中,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决不搞宗派,决不给自己谋私利。不仅是不谋私利,对人处事还要公正。今天我把A训了一通,明天当他发现,其他人犯了错误也一样挨训的时候,他就不会感到委屈。”

    争取追随者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很重要,“创业的时候,我没高报酬,我吸引谁?就凭着我多干,能力强,拿得少,来吸引住更多的志同道合的老同志。”

    “要部下信你,还要有具体办法,通过实践证明你的办法是对的。我跟下级交往,事情怎么决定有三个原则:同事提出的想法,我自己想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按照人家的想法做;当我和同事都有看法,分不清谁对谁错,发生争执的时候,我采取的办法是,按你说的做,但是,我要把我的忠告告诉你,最后要找后账,成与否要有个总结。你做对了,表扬你,承认你对,我再反思我当初为什么要那么做。你做错了,你得给我说明白,当初为什么不按我说的做,我的话,你为什么不认真考虑;第三种情况是,当我把事想清楚了,我就坚决地按照我想的做。”

    “第二种情形很重要,不独断专行,尊重人家意见,但是要找后账。这样做会大大增加自己的势能。”

    “其次,是取信于领导,取信于用户和合作者,取信于员工。说到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要不然,你就别说。联想订的指标全都不冒,联想定的指标肯定是超额完成,谁也不敢说大话。另外,公司立的规矩一定要不管不顾地坚持。比如公司开会迟到罚站的规矩。传了十几年了,传下来不容易,因为不断地来新人,谁信这个。”

    在领导方式方面,柳传志认为,当企业小的时候,或者刚开始做一件全新的事的时候,一定要身先士卒,那个时候,领导是演员,要上窜下跳自己去演。但是当公司上了一定规模以后,一定要退下来。“要做大事,非得退下来,用人去做。如果我一直身先士卒,就没有今天的联想了,我现在已经退到了制片人的角色。现在包括主持策划,都是由年青人自己搞,杨元庆他们自己的事,由他主持策划,我只是谈谈未来的方向。”

 柳传志:一个创业的传奇(二)

    我怎么选年青人

    柳传志选年青人第一要看有没有上进心。“年青人能不能被培养,上进心强不强非常重要。关键时候,他说不干了,就想学卖馅饼的老太太,挣那份钱就完了,这样的人在联想做到一定层次,到外国公司去,待遇会比联想高。联想要培养的是更在乎舞台和自我表现机会的年青人,要培养能把自己的事业同国家富强结合在一起的年青人。其实,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人,大部分人都有这种强烈的感觉。看足球的人那么多,其实就是想看中国赢。我那么爱看足球,HP请我去看世界杯赛,我倒不一定去。全是外国人在踢,我看他们干嘛。老百姓看中国队踢输了,那种表情,实际上是一种爱国情。男子汉如果没有这种劲头,他就没什么意思了。企业真正要做好,总得有一批这样的人,真的是为国家、为民族富强,把职业变成事业的人。纯粹求职的人,在联想没有大的发展。”

    “第二,这个年青人的悟性要强。什么能妨碍悟性的发展?是自己对自己评价过高。悟性无非是善于总结的意思,但过高地看自己,容易忽视别人的经验,不能领悟别人的精彩之处,这种人挺多。有很多人有一定的能力,聪明而已,达不到智慧的程度。有的人个性很强,强到外力砸不破的时候,这个人也没有培养前途。另外,人如果不能有自知之明,同事做了八分,他也做了八分,他把他做的事看成十分,把同事做的事看成六分,他要这么看,关系就没法相处,也没法进步。”

    通过多年的培养,柳传志认为自己麾下已经有了五六个高层次的年青人,他们不仅有实践经验,而且能把实践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基础,用在新的行业里面,照样能开拓新的局面。

    柳传志曾在科学院干部局干过一年,他所在的处是领导干部处,专门定各个研究所的党委书记和所长。“如果院党组成员对这个所的情况了解,我们说什么话都没有用,如果他不了解,那么我们说什么是什么。但是,我们又能够对那个所了解多深刻呢?我是学计算机的,要我到化学所配班子,我懂什么?我知道一般常规是怎么配班子?我认为那样做不行,不符合客观规律,弄不好就会乱点鸳鸯谱。干部的四项标准,革命化、年青化,非常泛泛,很空,符合四项标准的人,很多很多,就像找对象,没见面之前,一个1.72米、一个1.71米,选1.72的吧,其实1.72比1.71差不了多少。”

    所以,柳传志培养干部十分慎重,他说,“杨元庆、郭为那个时候,公司人少,他们又特别出类拔萃,很快进入重点培养对象。但今天有这么多年青人,怎么选择,倒是我很费脑筋的课题,是我最重要的事。”

    “我很尖锐,开会的时候,我会突然指出他的问题,我觉得年青人和我说话的时候会紧张,怎么才能让年青人在短时间内很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是我最近经常琢磨的事情。”

    采访手记

    柳传志读过《李勤“总理”》和《少帅杨元庆》,他认为我们写杨元庆写得思路更清楚一些。他认为,杨元庆对联想的贡献有三点,杨元庆自己只说了一点,而杨元庆所说的那一点--“在联想老一辈领导人那里树立了任用年青人的信心和信誉”对他触动很大。

    杨元庆对联想另外两个贡献,柳传志认为,一个是业绩,一个是杨元庆突破性的做法。“谁都认为PC竞争最激烈,谁都认为PC利润最薄,但杨元庆怎么就做得出来。这了不起。”

    我们问柳传志为什么敢在最困难的时候启用刚过而立之年的杨元庆,柳传志讲,当时杨元庆已经久经战场了。“我已经研究他很久了。”   

    采访联想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绕开柳传志,还是在采访杨元庆的时候,杨元庆说柳总“站出画外看画”和“鸵鸟理论”对他影响很大。今天我们有幸听到了柳传志原版的说法。

    “看画,退到更远的距离,才能看得清楚。画油画的时候,离得很近,黑和白是什么意思都分不清楚;退得远点,能明白黑是为了衬托白;再远点,才能知道整个画的意思。”

    “打这个比喻是为了时时提醒我们牢牢记住目标,不至于做着做着就做糊涂了,不至于游离目标之外。提醒我们不停地问自己,办联想到底是为了什么?”在“站出画面来看画”这一点上,柳传志认为,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反复考虑高科技怎样转化成为效益的做法,对他影响很大。

    “鸵鸟理论是为提醒自己应有自知之明,提醒我们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当两只鸡一样大的时候,人家肯定觉得你比他小;当你是只火鸡,人家是只小鸡,你觉得自己大的不行了吧,小鸡会觉得咱俩一样大;只有当你是只鸵鸟的时候,小鸡才会承认你大。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得过高,你一定要站在人家角度的去想。你想取得优势,你就要比别人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才行。所以,当我们还不是鸵鸟时候,说话口气不要太大。”

    采访李勤的时候,我们知道柳传志在深圳有一段追款的传奇经历。“那件事情真是九死一生。我们第一次从海外进机器,进出口商拿了我们的钱跑了。我在深圳住三个月,玩命地追。三个月中,一到夜里两点钟我就被吓醒,心狂跳不止。等追回款,机器买回来,我也成了‘横路竞二’,说话语无伦次,后来到海军总医院连续休息了两个多月,才逐渐调整过来。”

    对于四通创业者万润南,柳传志认为,他能够提出突破性的想法,使人发现做公司不是芸芸众生地跟着混。万润南“打破铁饭碗”以及什么是“泥饭碗”的提法,柳传志都进行过研究。

    柳传志喜欢读的书有三本:施振荣的《再造宏基》、讲组织结构的《道路只有一条》和《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传志喜欢的体育运动是足球,他曾多次专门从香港赶到深圳,看电视直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64453.html

更多阅读

柳传志:用IT思维做农业

      上榜理由:  “柳农业”是柳传志带给人们的新印象,不到一年,以佳沃集团为代表的联想农业浮现在人们眼前。以全球资源(包括技术资源,土地资源)对接中国需求,是一个新的机会,这一次柳传志希望能讲一个更宏大的故事。  永远战斗,是

柳传志:奔日子的人

     七岁的柳青曾经问过柳传志这样一个问题:爸爸,你是想做大树,还是小草?柳传志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做大树,而且,只做大树。  柳传志也常说人大概分两种,一种是过日子的人,一种是奔日子的人。他希望自己是奔日子的人。“奔日子的人,到

他们的三十年:刘永好柳传志等企业家创业历程(2)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柳传志: 坚决要求“下海”   柳传志:1984年对我来说,是非常明显的分水岭。那年我40岁。1978年以后,我们在中国科学院,待遇也好了,但是有限的好,工资涨过两次。我所在的研究所是技术性研究所,出的成果是机器。每

“联想教父”柳传志:创业传奇全解析

人物点击   柳传志,1944年4月29日生,祖籍江苏镇江市。联想公司总裁、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

声明:《柳传志:一个创业的传奇(二)》为网友曲终人终须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