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礼 创业 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创业故事(一)



    汇源集团创业历程—汇源老总朱新礼的发家史、创业史:担任过农村党支部书记、县外经委副主任等职的朱新礼,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基层的党员干部,对农村、对果农有着浓浓的眷恋之情,更为“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深感忧虑。

    1992年6月朱新礼辞去公职创业。80年代后期,‘要致富,种果树’一度成为沂蒙山区的开发之路,但由于交通、信息、加工业的滞后,果农丰产不丰收,有果卖不出。有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成熟的苹果烂掉,有的干脆砍掉山坡上的果树再去种粮。”

    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犹如一股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机遇和责任激励了许多人,走进商品经济的大潮。于是,朱新礼毅然扔掉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决心为广大果农闯出一条致富之路。

    “我当时接手的是一个负债千万元、停产三年、已经倒闭的县办罐头厂。工人吃饭的钱都没有,去银行贷款更是困难,因为人家看不起你,不信任你。我们就用补偿贸易的方法,用外国人的设备去挣外国人的钱。”朱新礼回忆着。

    93年,第一批浓缩苹果汁生产出来了,朱新礼只身一人带着样品,背着煎饼去德国参加食品展。请不起翻译,就请朋友在国外读书的孩子客串帮忙;没钱吃饭,每天在宾馆用煎饼充饥。优质的产品连同朱新礼的真诚,终于打动了外国公司。第一批价值500万美元的订单拿回来时,许多人仍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初尝胜果,朱新礼并没有就此而止。94年,朱新礼带领不到30人的队伍来到北京顺义安营扎寨。亲人和员工十分不理解:刚过了几天安稳舒服的日子,又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创业,岂不是冒险!但朱新礼有他的想法:要想为广大果农带来更多实惠,就要把事业做大;要想把事业做大,就要走出大山。

    北京独特的地理、交通、信息、人才、市场优势,是一展身手的最好选择。朱新礼讲述了他当年的想法:“风险肯定有,但怕风险,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事。在北京创业的日子里,我们30多个人,夜间是车间工人,白天是营销人员。几辆老掉牙的破旧面包车,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虽然困难重重,我却信心百倍。因为我坚信我的选择,坚信我的产品。”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汇源果汁”终于叩开了北京市场的大门。从此,汇源的名字叫响了京城,叫响了全国,叫响了世界。随着企业名声变大,随之汇源面临着进一步的合作。

    1998年以来,各地政府、企业、甚至国外企业来找汇源投资、合作的络绎不绝。对此,集团内部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是审慎行事,稳扎稳打;一种是快速出击,加快发展。

    正在艰难抉择的时候,朱新礼看到了长白山区那漫山的苹果梨,看到了山西右玉那殷红的沙棘果,看到了河北保定那一望无际的草莓,看到了重庆那几十万亩柑桔林。朱新礼产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冲动和激情。朱新礼了解果农,知道那种丰产不丰收的滋味,了解他们渴望脱贫致富的心情。

    朱新礼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责任、有义务尽自己所能,去解除果农们的忧愁。这些年来,朱新礼带领着汇源集团,先后在经济欠发达的河北保定、山西右玉、吉林延边、湖北黄冈、陕西咸阳、重庆万州等地投资建厂。尽管有风险,尽管有的厂确实见效比较慢,但真正能为“三农”做点贡献,朱新礼认为“冒风险也值!”

 朱新礼 创业 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创业故事(一)

    学习和工作是他最大的爱好

    据汇源集团的工作人员介绍,朱新礼书记经常把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挂在嘴边:“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些年来,朱新礼书记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已到了痴迷的程度。汇源集团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为了赶时间,朱新礼书记竟然从办公室的玻璃门穿破而过,玻璃碎了,幸好人没事;大白天走路竟也掉进了一米多深的下水道,因为心中想的装太多了。”

    当被问道朱书记为什么会这样时,他不好意思的说:“我的两大爱好就是学习和工作。”由于对事业的痴迷,朱新礼书记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业余爱好,不能抚琴对弈,不能唱歌跳舞,不喜行觞宴飨,远离纸牌、麻将……。

    朱书记也不免感慨的说:“其实在学校,我是个活跃分子。毕业后,我当过团委书记、宣传队长。我爱文艺,爱交友,爱音乐。可现在,我的爱好只有两个:除了工作,就是学习。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时代,社会飞速发展,如不努力学习,如不时时求新,日日求进,就会被时代无情地淘汰。”

    尽管工作非常繁忙,可朱新礼仍然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学习,经常学习到深夜。周六周日朱新礼还在进行深造,记者的采访就是安排在周六的午休时间。朱新礼除了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外,还系统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管理、中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等等。

    通过长期的认真的学习,使自身的政治、经济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设计企业文化等全局性的决策上,都给了朱新礼很大的帮助。从创业到现在,12年以来,汇源没有出现过大的决策失误,这给集团的发展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使企业少走很多弯路。

    朱新礼自己尝到了刻苦学习的甜头,就开始致力于把企业办成学习型组织,通过创建自己的培训中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法,通过考核、激励等手段“逼”着员工去学,“因为你不学,就跟不上这个时代,跟不上这个行业的发展。”

    有人说朱新礼活得累,但是朱新礼觉得累得有价值,累得有成就。朱新礼动情的说:“像不像一个大老板的样子无所谓,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作为党的人,没有什么比得到党和社会的认可更有意义的事了。”

    92年创业时,朱新礼提出了“勤奋、务实、高效、创新”的企业精神。勤奋是一切成功的前提。12年艰苦创业,4380个日日夜夜,朱新礼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星期天,每年除夕夜都是在车间和员工们一起度过。

    据汇源集团的员工介绍,每到水果盛产季节,前来送果加工的车队排起了长龙,大清早朱新礼就和员工一起去卸车;每到发货高峰时,深更半夜朱新礼也和大家一起去装货;出国参加食品展时,朱新礼与同事们一起布展,忙得一头汗水。这使外国公司深感疑惑:这难道就是汇源的总裁?

    朱新礼告诉记者:“一个人再勤奋,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好的团队。他们都和我一样,爱事业、爱岗位、说到做到、雷厉风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64430.html

更多阅读

汇源果汁董事长破产 新浪财经专访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06(第五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2006年12月9—10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新浪财经独家进行全程报道。以下为新浪财经专访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

乌鲁木齐清真西餐厅 年入5千万开清真西餐创业故事(一)

千里寻味    主持人:财富新观念,创造新财富,欢迎收看财富故事会,我是王凯。话说有这么一天,在宁夏银川市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上,有个叫王军的男子,怒气冲冲地从一栋大楼跑出来,开上车直奔了郊外,一口气就开出了一百多公里,他这是要干嘛啊?心

朱新礼创业教训 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的创业故事

汇源集团创业历程—汇源老总朱新礼的发家史、创业史:担任过农村党支部书记、县外经委副主任等职的朱新礼,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基层的党员干部,对农村、对果农有着浓浓的眷恋之情,更为“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深感忧虑。   1992年

北京创业团队租房 港商在北京的创业故事(一)

  第九届京港洽谈会今天拉开帷幕,来自京港两地的商界精英在京城聚首,就城市建设与管理、旅游合作开发、文化产业开发等诸多领域进行高层次的研讨,洽谈会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大型投资洽谈、经贸交流活动,这是京港两地商界的一大盛会。

朱新礼:汇源集团董事长的发家史

 汇源集团创业历程—汇源老总朱新礼的发家史、创业史:担任过农村党支部书记、县外经委副主任等职的朱新礼,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基层的党员干部,对农村、对果农有着浓浓的眷恋之情,更为“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深感忧虑。   1992

声明:《朱新礼 创业 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创业故事(一)》为网友酒吧戀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