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第五章 被美化的抱残守缺——崛起的陷阱 第四节 穿越历史的交锋 纵观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几乎没有一个经济强国的崛起是通过自由贸易而崛起的。大英帝国、美国、德国、日本、苏联、1949—1978年间的中国,无一不是如此。中国的台湾地区和韩国也是通过长期的保护主义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强权利益主导的世界利益格局里,希望通过融入国际市场而崛起是一种回避历史事实的选择。在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上,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国是唯一的一个曾经把崛起的希望寄托在自由贸易上的国家。在独立初期,曾经努力探索过这条道路,希望通过在超级大国间保持中立和平衡实现与所有国家的自由贸易,并通过这种自由贸易而实现国家的崛起。但是,当时的国际权力和实力结构无情地打断了这条道路,迫使美国走上依靠保护主义实现战略崛起的道路。 一个大国的崛起有两条可供选择的路:贸易保护的战略和自由贸易(或全球化)。前者追求的是通过保护和政府介入建立完整独立现代化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经济上的独立自主及其带来的政治上的真正独立,最终实现大国崛起,实现一个国家全面富裕;后者追求的是通过自由贸易和国际市场来选择性地定义自己的经济体系,放弃对自己经济和产业的保护,放弃经济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力图通过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经济的崛起。这两条发展战略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前者强调的是经济体系的国民性,后者强调的是经济的世界性;前者强调经济独立和完整,后者强调经济对外部的融合(和依赖);前者强调长远的经济发展,后者注重的是短期的经济增长;前者强调的是经济总体素质的提升,后者强调的是GDP的数量扩张。发展中国家究竟应该选择哪条道路?
![第7节:被美化的抱残守缺——崛起的陷阱(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74617476411.jpeg)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几乎所有的后起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面临这种选择。近代以来,关于这条道路的争论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中对世界历史进程有巨大影响的争论有五次。这些争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在落后的情况下,不甘于落后,拒绝所谓的国际分工,迅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