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被美化的抱残守缺——崛起的陷阱(2)

 第8节:被美化的抱残守缺——崛起的陷阱(2)


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第一次争论是美国独立以后到19世纪60年代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的争论。这场争论产生了影响美国经济政策100多年的“美国学派”,甚至是美国内战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在争论的过程中和以后实施了100多年的保护主义政策,催生了一个新的世界霸权。从世界范围看美国是当时世界保护主义的旗手。

  第二次争论发生在德国。出生于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zt)在移民美国后,详细研究了汉密尔顿的经济讲话和文章。回到德国后在“美国学派”的基础上创立了“国民经济体系”的学说。这套学说强调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与大英帝国提倡自由贸易的普遍性相反,他提出每个民族在发展经济时要结合自己的情况。结论是在德国这样的后起国家中发展经济,不能照搬“自由贸易”,要实施政府的强力推动和保护主义。李斯特的政策建议为德国政府采纳。这场争论催生了欧洲大陆的大国——德国迅速工业化,形成了新的世界强权。

  第三次争论是在苏联建立后斯大林和布哈林间关于经济发展道路的争论。布哈林与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之争实际上是经济发展道路之争,是关于要不要通过国家保护迅速实现工业化之争。布哈林要把苏联建设成“生产布匹”的国家,强调苏联要慢慢地发展。斯大林强调运用国家权力的强力推动,在国际强权的围困面前实施保护主义,通过工农业剪刀差迅速积累实物资本,尽快实现苏联的工业化。有文件表明,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的进程上有迫切感和危机感。他感到有一场即将强加在苏联身上的战争,为了给打赢这场战争做好物质基础的准备,他铁腕推行大规模工业化。在这场争论的基础上产生了苏联的经济发展理论和学说。这场争论在20几年中催生了工业化的苏联,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基础。假如苏联走布哈林的道路,没有迅速完成工业化,假如苏联的经济体系不能在战争中将现代化的重型军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定不会是后来这种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迅速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并得以与美国竞争。在西方面临滞胀的20世纪70年代,苏联经济依然发展迅速。这场争论催生了曾经存在的另一个超级大国。而且,苏联的成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刚独立的许多国家指明了发展道路。鉴于苏联的成绩,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独立后纷纷采用政府干预的保护主义体制。

  第四次争论就是1949年以后发生在中国的争论。中国究竟是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在短期内实现工业化改造,还是从单纯的会计成本出发,实行“造不如买”的战略,依靠购买来实现中国现代化。毛泽东以前无古人的战略家的历史眼光,洞察到经济独立、经济安全与国家独立和安全的密切关系,决定走自己的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中国自己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面对贫困和落后,毛泽东没有气馁自卑,没有寄希望于人,没有走贸易立国的道路。毛泽东带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自信和清醒,雄视世界,目烁古今,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八个字,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气吞河山。既道出了国家博弈的现实,又道出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境遇;既道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又道出了不可违背的历史真理。艰苦创业和事实上的保护主义政策是当时经济政策的特点。在强敌环生的国际环境下,假如没有毛泽东推动的工业化进程,假如没有完整的经济安全,中国凭什么在美苏争霸中推动大三角战略?中国凭什么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和美国逐步实现正常化?中国凭什么能在国际舞台上捍卫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得以恢复在联合国的地位?中国凭什么能享有近60年的和平?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终于成了世界上的一个重要强国,尼克松才会从大洋另一边把交往的手伸向周恩来,才会在毛泽东的书房里,尊敬地说:“主席,您改变了整个世界”。那不仅是对毛泽东个人的尊敬,也是对崛起了的中华民族的尊敬。国际博弈是实力较量的结果。对手心悦诚服的承认,是对毛泽东经济战略的服气。中国的这些成就,是对中国实力的佩服,是对站在背后的中国经济体系的佩服,是对毛泽东经济发展战略的佩服。历史才是最好的裁决者。假如中国在1949年以后,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一条自由贸易的道路,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在国际资本的自由竞争下,中国的民族产业和民族工业不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也许能依靠低端出口推动数量增长,但是中国不会是今天这样的强国。那个时代是民族产业蓬勃兴起的时代,一个又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诞生,如汽车、机械、重型机械、飞机等;那是一个创新喷发的时代,一个又一个奠定中华民族战略实力的创新不断推出,如核武器、人造卫星、中国载人飞船的基础、杂交水稻等。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在20几年里,创造过那么多的辉煌。发展不是以多少贸易计算,创新不是以多少篇论文衡量。独立自主不是全球化,自力更生也不是全球化。当然那个时代有探索中的失误,有失误导致的损失。那些损失,有没有对外投资损失的800多亿美元多?那个时代我们曾经勒紧裤带,支援了许多的第三世界国家。这些援助有的改善了中国的战略环境,有的帮助我们打破了别人对我们的孤立。中国广交朋友,朋友把中国抬进联合国。有没有人,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把这些援助和借给别人的数万亿美元低息贷款做一个比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64219.html

更多阅读

第8节:改变关系的途径(3)

系列专题:《关系决定命运:不抱怨的世界2》  关系或沟通,不仅仅是指两个人之间表面上的简单互动,它更为复杂和深奥。沟通为我们提供了描述他人的最初“素材”。而他人也会感觉到我们对他的看法,进而根据我们的看法作出相应的反馈,这些都

第8节:小老板的生意经(8)

系列专题:《45个赚钱诀窍:小老板的生意经》  ②减少备货数量,增加进货周期  每种配件保有一周左右的发货量,加快资金流动的速度,这样又可节省5%的资金;  ③改变经营思路,将经销变为代销  还有一些不常销的,品种数量多,但总的销量不

前言 第8节:易经的管理智慧 前言(7)

系列专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第二,不要专重义理而看轻术数,也不要专门研究术数而轻易放弃易理  综观易学的发展,最主要的不同,不外乎“象数”和“义理”的偏执。这两大派别,各有立场,也各有所偏重。其实,大易具有象、

第8节:拯救人类的哲学(8)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但是卫星科学家松井孝典先生劝我说:“你一定要去,去埃及对梅原先生的哲学一定会产生非常有益的刺激。”我也有这种想法,后又听说稻盛先生也会参加,我就觉得非去不可,毅然决定同行。

第10节:被美化的抱残守缺——崛起的陷阱(4)

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美国在独立以后,选择了自由贸易的道路,希望游弋在大西洋上面的商船能承载美国繁荣的梦想。在这种梦想面前,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部长——汉密尔顿所提出的保护主义的政策,无奈地消逝在自由

声明:《第8节:被美化的抱残守缺——崛起的陷阱(2)》为网友回憶揮之不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