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开放”是自由主义战略的第一个特点。早在19世纪,美国就对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种“门户开放”政策,在围堵战略失败以后,再次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手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开放”战略,就是全球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讲,就是要通过全球化,在对手国家中培养独立利益集团,通过这种利益集团实现战略目的。具体的讲:(1)通过“开放”和全球化(贸易、市场和投资等)在对手的国家中培养和建立独立的利益集团。这种利益集团随着实力的增加,为了自己利益而寻求经济政治上的权力,从而成为冲击甚至摧毁对方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主要力量,成为推动经济政治全面自由化的主要力量。(2)通过全球化培养特殊的利益集团。这种利益集团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与国际金融资本和美国有多种利益相关,从而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在全球化过程中,有些开放程度很高的国家就形成了利益集团。这种利益集团大量掌握各种资源,成了改变现行体制、推行新自由主义、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甚至成为某些大国和国际金融资本的利益伙伴。在这种利益集团的推动下,关于要不要实行全球化、要不要实行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的争论,不再是理念之争,而是利益之争。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从攻击体制,到攻击体制代表的公平和正义,到攻击追求公平和正义的弱势群体。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盛行,把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把全球化推崇为绝对价值或绝对真理,当成“普世价值”。正如当年美国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后来成了美国保护主义的障碍一样,这种利益成了国家经济独立自主和社会公平的障碍。 “融入”是自由主义战略的第二个特点。其核心就是有条件地将对手纳入各种国际框架内,使其接受和承认既存的国际规则和规范,承认现有的国际秩序,承认这种秩序代表的权力和利益结构,接受这种国际秩序的价值基础。
![第30节:美国大战略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74391546091.jpeg)
“捆绑”是自由主义战略的第三个特点。这个战略的特点就是在多边关系中,将有竞争关系的不同国家彼此融合在一起。NATO就是这样的例子。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法国和德国这样的传统夙敌,终于走到一起。 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战略,彼此配合,相辅相成,双管齐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大战略。在这种大战略下,交往和对抗并用,容纳和围堵结合。在冷战以后,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就是这种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相结合的大战略。了解这种战略全景,是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了解中国国际经济环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