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要治疗金融体系,政府必须制造一个让银行可以通过赚钱而消化不良资产的自愈环境。为此,美国做了三件事:(1)降低短期利息,甚至零利息,使银行能在短期和长期利息差中大量套利,用盈利冲销坏账;(2)改变会计规则,使管理层能自己“估计”不良资产的价值,以减少会计损失;(3)大量扩张信用,同时创造条件避免不良资产因信用收缩而大量减值。要拯救房市,政府必须大力降低长期贷款利息,大幅度扩张住房信用,增加房屋的承受性。对此,美联储和政府都有不少的举措。
![第41节:危机、选择和出路(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74295040391.jpeg)
这种依靠印刷美元和扩张信用来反危机的方式,其前提是美元不能崩盘,美国国债不能崩盘(危机过去以后,另当别论)。问题是,大量注入钞票的行为恰恰可能导致美元和国债崩盘。大量注入货币,可能导致通胀预期,导致美元贬值,导致长期利率上升。长期利率上升会抑制房屋需求,抑制消费,抑制投资。房屋需求不足,房价将持续下跌;房价持续下跌,银行的坏账将不断上升。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美国反危机很难成功。 这就是美国面临的反危机两难:既要大量发行货币,又要降低长期利率。这是两个矛盾的政策目标。在美国现有体制下,长期利率由市场决定,美联储作为不大。貌似权力庞大的美联储,在反危机的关键问题上颇为无力。 这就是美国的困境:要同时实现两个相互矛盾的政策目标。这是一种向不可能的挑战,而美国必须回答这个挑战。美国回答这个挑战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就是让中国买单。 其实,自21世纪以来美国一直在这种两难困境中徘徊。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为了打赢两场战争,为了扩张霸权,为了对付科技泡沫破裂和经济衰退,一直推行信用扩张和赤字政策。美国大规模的货币发行和信用扩张之所以没有导致长期利率的上升和通货膨胀,完全依赖于中国持续不断地大量买入美国国债。没有中国的持续买单,美国早就出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利率上升。 在目前的反危机中,让中国继续大量购买美国政府债务,为美国国债护盘,维持美国国债价格的稳定,甚至推动美国政府债券的价格上升,降低长期利率,是美国反危机成败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既大量发行钞票又降低长期利率的效果。由于中国是当今世界几个可以大量购买美国债券的国家之一,中国也是美国主要的战略选择。其实,中国是美国的唯一选择,像日本这类美国的铁哥们,为了自己利益,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2009年6月减持部分美国国债。 没有这一招,美国反危机的这些措施,就可能会带来货币大幅度贬值和利率大幅度上升,房屋需求、消费者消费和工商投资受到巨大抑制。到了那时候,美国就会面临总需求大幅度萎缩,经济进入长期衰退,甚至出现崩盘的局面;美国的货币霸权和金融霸权可能受到真正的动摇,美国霸权从此将进入一个长期衰退的时期。假如那种情况发生,这次金融危机也许会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