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我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每周二晚10点央视的《赢在中国》。作为一名长期在商学院任教的教师,我深知创业对于社会是何等的重要,基于对创业过程和当下社会的了解,我又深知创业对于创业者是何等的艰辛。到目前为止,在我指导的已经毕业的数十位研究生中,只有一位走上了创业道路。从他那里,也从《赢在中国》的选手们那里,我了解了今天创业活动的特点,看到了创业精神在当代青年身上的传承。
我们知道,决定创业者能否成为企业家的必要条件是天赋能力,是潜藏在成功者身上的才能在起作用。尽管这个天赋能力还需要机遇、需要环境(这些是充分条件),才可能获得成功,但是,只要不出现特别恶劣的情况(如根本不允许创业的计划经济时期),大凡有这种才能的人总会通过“试错”,来证明自己。因此,我们说创业是创业者的“试错”,是他们检验自己是否具有天赋能力或企业家才能的过程。人类经济活动的实践表明,企业家才能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短的那块“板”,其全部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一点的认识不仅严重不足,而且有失偏颇。记得大约在七八年前,我在上海一年一度的高考咨询现场,看到某高校商学院的咨询摊位前,挂着一条横幅:“商学院是企业家的摇篮”。我当时就在想,如果企业家能够从商学院的“摇篮”里“摇”出来,那么创业就谈不上有多么困难了,创业的环境也谈不上有多么重要了。这当然不是事实,为愿意创业的人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
将创业活动置于当今的时代背景中,还可以发现创业在另一个意义上的“试错”。任何商业模式的成功,都离不开规模经济,而企业能否做到规模经济,又与全社会的专业化水平高度相关。今天,我们可以举出大量的实例,说明那些做专业化服务的企业,大部分是创业者的企业。一旦把某一项专业化服务做大,即做到规模经济时,他们就成功了。我们还不难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当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以后,他们相当部分的购买力都已经是潜在的需求。这些购买力到底要买什么?消费者并没有确定的认识。那么,他们最终选择了什么呢?选择了市场上出现的新产品、新服务。这些新产品、新服务,又有相当部分出自创业者的企业。
这一现象说明,创业者在对自身能力“试错”的同时,也在对市场需求“试错”。创业能否成功固然和创业者的能力、才能有关,也与项目选择有关。无论是《赢在中国》选手们参赛的项目,还是我们身边那些创业者正在从事的项目,都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这里,凝聚着创业者“试错”的创意,反映着创业者“试错”的探索。没有他们的这些“试错”,就没有日后做大的专业化服务,没有消费者从新产品、新服务中获得的便利和享受。当然,创业者如何选择项目,本身就与他们的能力、才能有关。具体地说,所谓企业家才能,就是当别人没有看到市场(即需求)的时候,他们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市场的存在;当别人还不敢冒风险的时候,他们就挺身而出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商场如战场”,这里的市场就是“敌情”,风险就是“交火”。
创业在这两个意义上的“试错”,一方面在不断发现和培育经济活动的主体,另一方面,在不断发现和培育新的市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与这两个方面的高度相关性是不言而喻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创业受到重视并趋向活跃解释。未来中国经济要保持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有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到各个产业领域,以各种方式进行创业。这个人群越强大,中国的经济就越有希望。我们要创造更好的创业环境,让更多的劳动者敢于“试错”,成为创业者,成为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