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曾经有过三次波澜壮阔的创业浪潮,前两波创业潮都和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有关,他的两次“南巡”分别触发了1984年、1992年的“下海热”,1984年甚至被尊称为“中国公司元年”,那一年王石、张瑞敏、柳传志等下海创业,于是成就了今天的万科、海尔、联想这三个中国的“标杆性企业”。而1999年,互联网触发了第三次创业浪潮,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现在的互联网创业大部分分为两类,一就是盯着北美,美国那一旦有获得VC投资,被IT巨头收购,或者流量猛升的站点,立马复制中国版。另一种便是在自己所从事,很熟悉行业做一个垂直站点。
第一类不用举太多例子,Youtube在美国只有一个,到了中国有ku6,youku,6间房,土豆等N个,FaceBook在美国也才一个,到了国内有校内,占座,Faceren等N个,连还完全不知道怎么赚钱的twitter,到了中国都立马有饭否,忙否,叽歪在折腾一模一样的网站。最近互联网圈内,校内网的创始人王兴又折腾出一个“海内”。
不复制北美,自己实现idea的创业者们现在大都不说“门户”这个词了,因为大家认可的门户就那么三个,新浪,搜狐,网易,连QQ如此大的流量都还得不到认同,就更别说想做一个新的门户,于是大家开始在门户前加个定语,一个个都说自己要做的是某某垂直门户,垂直搜索,垂直社区,美其名曰“细分”,这纵然是好事,至少专业性,行业性很强的站点,在中国还是能获得很大潜力,但一定是要遵循垂直,细分的规则,不要以为为用户提供更多功能,服务而不知不觉的做到了大而全,然后一不小心把自己个做死了。
互联网创业网站固然重要,但不管什么样的网站,都要回归到最终的一点,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用马云先生的话来讲,那就是:“所有成功的商业模式都遵循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那就是你得为顾客创造基本价值。给予顾客所需要的,你才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很多伟大的站点就是缘于解决了一个小问题起来的。Google只想让搜索网页更快更方便一些,而不是用yahoo当时提供的目录去一个个查,然后不小心做到了现在的巨无霸;youtube的创立是因为两个创始人当时拍了个聚会小视频,没地方可以存放给朋友们分享,于是说,我们自己搞一个吧。结果不小心又搞成了视频分享的巨无霸,接着16.5亿美刀卖给了Google,两个创始人天天就马尔代夫晚会去了。Facebook也一样,创始人开始只是给别的同学开发一个系统,让大家可以让同班同学在网上更方便交流,由于做的比较好,慢慢的从一个高校流行到整个北美,然后是高中,然后是公司,然后是全球,于是又不小心成了今天据说值150亿美金,未来能和Google抗衡的一个网络新秀。伟大的公司总是简单的,就像dell所说,我们就是卖pc的,你想要什么样的,我就卖什么样的。
所以,互联网有时候很简单,你用一句话就描述清楚你的站点能提供什么服务就最好,从解决你自己遇到的某个问题开始,这可能是生活中的小问题,但不要是你特殊的嗜好,而是普通人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利用你的总结,技术,通过你的产品解决它,然后推广它,然后再拓展它,你可能也会不小心成就一个大事情。
互联网创业门槛很低,但同时意味着N倍的扩大了创业者,大家都在互联网里想项目,找模仿对象,同样也就意味着门槛变高了,我们不要自己去空想,玩单纯的互联网项目,问题产生的需求应建立在真正的调查之上,解决与否也要通过用户的反馈得到答案,我们做的就是分析这个需求,满足它,当成熟之后,再扩展它,船小好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