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玄幻小说里,修真是精英们得道成仙的必由之路,修真从开光期到大乘飞升期一般都要十个功法境界级别,不同的级别代表着修道者不同的功力,与比自己高一个境界的修真者在一起比拼,一般都是十分的吃亏,而修真级别的功法一般都由你的灵魂境界与你的功力两块组成。而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与这些修真小说是非常相关的,因为网络游戏的繁荣,基本上都是靠的玄幻的内容改编与游戏化,我也常看看一两部修真小说,在丰富想像力之余同时换个脑筋休息休息。我有朋友阿康,是威客网站K68的创始人,也是威客这一行业的开拓者,其实他的创意也是来自修真小说上的一个感悟。
如果将创业比喻成修真的话,其实创业“功力”也是由两个部分来组成,一个是创业的“灵魂”境界,另一个是创业的“赚钱”境界。
这年头,因就业从紧,所以创业这一个名词就泛滥了起来。上所谓的创业连锁加盟网找个连锁开个几十万的小店叫创业,海归回国带回新的创意模式与技术产品融个几百万美金也是创业,干部下海拿块地自己做做动辄上亿的房地产项目也是创业。创业好像没有功力强弱之分,实若不然,而在我看来,创业至少也分为初创、发展、成熟、资本四个阶段。
初创期是指创业者刚刚起步,拿出一点积蓄找几个熟人开起公司,此时刚入道,没有功法可言,或者虽说在高管时MBA时有一些读来的功法,但实用否,还是不可知的。这时的创业者事必躬耕,要能“入世”,总是冲在前成成为企业的领头羊,将全部精力放在维持公司的生存上,此时他的实力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公司能不能迅速赚到钱,并且在赚钱的过程中能否摸索到能做好做大的赢利模式,二、他的灵魂境界能否从创业前高期望的理想峰值到必须一步步来的实践来一个180度大转弯。生存与发展此时成了博弈的主角,很多创业者一开始占着自己还有一些钱,就疯狂的为了某个创新而全力以赴,最好发现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还需要培育,客户买单还没有形成习惯,以此一来就会导致了公司现金流不够,可以说95%的创业小企业是死在现金流上。而另一种情况是初创期的创业者们,过份的为了生存,而放弃了发展或原定的目标,如此一来,它的创业就平庸化了,最后发现自己做的东东到了一定程度就大不起来了,到头来偏了方向的情况,也是很多。初创期的创业修真者,要升到后一个阶段,其实初创期能否升入高速发展期,不是说你赚到钱了就成了发展期的,就算你的赚钱功力在此期高很多了,你也可能很久都突破不了,因为你的经营企业之境界还没有提升,此的的境界是说包括公司战略、公司的治理机制、独特的企业文化以及人才激励制度等等要完善,才能飞升到下一个阶段,而这个阶段,赚钱的能力比境界,也就是管理的能力更重要,毕竟生存才是硬道理。
之于创业者,赚钱功力强而管理等境界功力弱的人就成了商人,自己做生意赚钱,而不是企业家。而即能赚钱又能为企业的高速成长打下基础的,就能飞升到第二境界,成为能机会登上IPO市场的企业家。商人与企业家的分别就在于此。
发展期的创业者,此时已有了赚钱与管理两方面的初步功力,面对的市场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商业模式也被部分证明是可行的,而团队与内部管理更是有了一个基本的基础,此时的创业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再是生存与否的外部问题,而是如何保持高速持续增长的发展问题,这个时候,创业者最大的任务就不完全是将自己放在公司第一线上了,此时他是企业的发动机与灭火器,生存不再是问题,但查漏补缺与预防企业根本性问题反而成了最重要的事情,创业者此时的日程表,排的都是紧急的事情。赚钱没得说,企业也开始盈利,各种内部的制度也开始多了起来,各种非市场第一线的成本随着机构的庞大也开始冒出来,这时除了赚钱这个功法的硬指标以外,创业者能否突破最大的障碍就在于协调:发展速度与投入速度的比例、企业利润与员工规模的比例、研发与市场投入的比例、竞争策略与市场占有率的比例,从没有到有,再到为了这些比例而协调着发展,思考成了这个时期创业者成长的主要方式,这个阶段,赚钱的能力与管理的能力一样重要。
发展期到成熟期最大的问题在于创业者能不能在企业只任董事长,也就是说公司日常业务没有了你行不行?绝大部分的企业是不行的,这也就注定了成熟期不是谁都能到的。在发展期,创业者还在员工中间,而在成熟期创业者不在公司日常事务里,他可能大部分时间在爬山在打高尔夫在钓鱼,用道家的话来说,就是能不能“出世”很重要。
成熟期的企业一般被资本市场所关注,它们是IPO的一群精英,到了这一步,创业者的功力就不再能用“能不能赚钱”来衡量了,赚谁的钱,着眼哪个市场、行业与产业链的哪个环节,这都非常的重要,说起来,此时的创业者也就四件事情“战略+人才+机制+资金”,管好上述4件事情就能管好一切,战略保证了公司发展不会偏离方向,企业不会暴毙,而人才保障了企业能有进有出能发展,机制则起到了保障执行力与人才动力的作用,最后的资金成了血液,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各项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很明显,这个时候的创业者之水平评价,“境界”明显比“功力”更为重要。
而最后的阶段,一般是资本的境界,当然这是广义的资本,它不仅指创业者一般会选择做投资的“资本家”,也可能会做知识的“资本家”,或者做起休息的“资本家”。很多投资人都是从成功的企业家转变而来,因为他创过业所以更懂,在国外很多教授或公益事业倡导者也来自创过业的企业家队伍(中国的教授不是,都是纸上谈兵型的马后炮教授!),而选择退休的隐世企业家。这是得道成仙的境界,这个境界已不再能用赚钱与境界来衡量了,当时间成就历史时,名与利不是重要。
上述四个阶段,走一圈下来,没个二三十年以上,怕是没有办法走完,中国一年新办企业大约在100万家左右,也就说明有着大约300万创业者,而其中有90%的企业是走不过初创期的,5%的企业走不过发展期,只是中小企业,而能成熟的成为大型企业的连1%不到。而能通过“IPO”这一天劫而退为“资本家”的创业者可能每年只有那么几个,像柳传志、王石之类的人物,可都是国宝级的“创业者”了。
创业跟修真一样,奉信实力与强权,光有境界没用,必须将帝国的大厦建立在强大实力的基础上,而光有实力也不行,没有境界,走入死胡同就意味着顷刻一切将土崩瓦解。辩证的看待赚钱的能力与管理的能力,的确是一门所有创业者都必须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