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介绍
周杰 Google中国前任CTO.2008年1月创建“浪淘金”。他的公司依靠一个简单的模式运营:在互联网上进行智能广告投放,然后吸引有实际需求的用户点击进入他的网站。网站作为中转可以直接为客户带来点击量、查询电话、甚至是订单。他的目标是依靠技术实现成为中国互联网广告的NO.1.
杨石头 曾任奥美北中国区集团事业发展总监兼奥美广告国内事业部副总经理。结束了2008年北京奥组委官方执行顾问的工作后,他离开奥美,创建“智立方”。这家公司为客户提供品牌管理顾问咨询,定位为“智库的平台”。他还与国际投资资金合作,建立“智立方国际投资控股”,用以支持内部成员创业。
朱希铎 先后历经8次创业。花甲之年创建了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咨询公司,致力于企业创业学、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现代企业人才管理、现代企业系统控制力的研究。在他看来,无论目前公司启动规模多大,未来都不会缺少大手笔!
徐志勇 北大毕业、海归、金融分析师,因为个人兴趣投身互联网。2007年12月创办17xie网。作为国内首家基于wiki的协同写书平台和互动社区,网站如今已聚集了10万作者、2千多出版人。他的目标是五年后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出版web2.0门户。
经济滑坡、企业裁员,在如此世况下鼓励创业怎么听都觉得不合时宜。但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角度来看,此时开始创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当然,前提是你已经考虑得足够全面了。让我们列出右边这样一张表,你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情况后面作个标记,看看现在的情况究竟对你有什么影响:
可以开始创业了
(创业优势分析)
1 新陈代谢的客观存在,只有淘汰落后,新的才能崛起;
2 中国经济结构要向内需主导转型,创业型企业能更灵活地捕捉市场需求;
3 政府的扶持,政策的倾斜;
4 沉重的就业压力,要靠创业型企业来解决;
5 当人们要告别以往的生活方式,就会产生出新的需求点;
6 更低的租金、人力成本
7 企业再没有阻碍新技术涌现的动力;
8 别人都在寻找避风港,创业者就有了乘风破浪的空间。
也许还不是时候
(可能的不利因素)
1 产能过剩,企业存货仍在消化,新产品需要时间等待;
2 消费者捂紧口袋,趋于保守,刺激新的消费兴奋点更难;
3 通货紧缩时期压缩初创企业的利润空间;
4 优秀的人才更趋于保守,小企业会感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5 政策刺激演变成了政策保护,小企业反倒得不到破坏后的新空间;
6 政策的执行也有“马太效应”,资源更多向强者倾斜;
7 全球经济危机,不可能“不差钱”。
天时!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伟大的企业往往都是在危机中诞生的,如我们熟悉的宝洁和通用电器是在1837年的经济恐慌期出现,而19世纪末的大衰退中诞生了IBM,通用汽车和福特在1907年的萧条中崛起,1929年大萧条时诞生了美国联合科技公司,1973年石油危机时出现了联邦快递。那么,当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降临,你难道不想亲手缔造一个伟大的帝国吗?
危机更容易催生出伟大的公司,这绝不是巧合。经济学家熊彼特五十年前提出的“创造性破坏”概念,将“创造”与“破坏”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就说明了两者间的辩证关系。不破坏很难谈创造,危机是对旧事物的破坏,也就孕育着对新事物的创造。
在危机中,僵化的组织模式和行业形态受到挑战,并伴随着一批大公司的衰落,比如深受此次金融危机之害的雷曼兄弟公司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国内,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昔日明星企业的褪色,这就为创新性组织的出现留出了更广阔的空间。
经济危机一般是生产过剩导致的,在消灭过剩产能过程中(伴着企业的倒闭),也需要创造出新的需求。这样,技术和服务的创新就有了充分发挥的市场环境。如宝洁的清洁科技、通用的电器、福特的汽车、美国联合科技的飞机应用、IBM的个人电脑和微软的软件,都满足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新需求,也都发源于经济衰退期孕育的新科技萌芽。当然,衰退期中更容易诞生新技术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在市场繁荣时会压抑技术创新(怕冲击既得的利益结构),而一旦危机来临,抓住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和服务创新,就能够开拓出崭新的事业。
从更微观的角度来看,危机爆发后,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租金成本都会出现下降,这意味着开创事业的门槛降低。所以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对致力于创业的人来说也是百年一遇的机会。
地利!中国庞大内需市场的呼唤
对于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它源自于全球经济的失衡。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对修补全球经济失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说,刺激内需将是未来长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贴近于中国市场、更了解中国老百姓消费需求的创新型企业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放眼未来,改革开放之初的那些红利已经消失,只有勇于创新、精耕细作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才能在竞争中胜出,甚至登上世界之巅。可以预言,未来三十年中国会出现一批令世界尊敬的优秀企业,而这些企业的起点很可能就在危机还未消散的当前。
人和!政府、银行、媒体的空前一致
整个社会运行是由几个轮子推动的,包括政治、金融、产业、文化。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政府、银行还是媒体,在鼓励支持创业上达成了出奇的一致。
从政府角度来看,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是保增长、促就业。而中小企业是保证就业的基石,大企业富国、小企业富民,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必须鼓励创业型企业的大量涌现。从最近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为中小企业减轻税费等政策上,明显地可以感受到这种信号。
如今政府所做的政策倾斜,更多的可以看成是对过去几年历史欠账的一种补偿。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为经济结构转变提供了一个良机,鼓励创业成为最优的政策选择。
银行一直以来因为 “抓大放小”而饱受诟病,不过在全球经济危机面前,银监会也出台多项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一些银行还推出了小额信用贷款来鼓励创业。在土地泡沫破裂的情况下,缺少土地抵押的中小企业贷款反倒会被银行看成是优质资产。鉴于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高,再配合宽松的货币环境,创业型企业或用不会再为资金饥渴而着急。
媒体所营造的社会舆论长期以来都是支持创业型企业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对自主创新品牌的呼唤更显急迫。其实,只要割裂官商结合的纽带,避免陷入“权贵资本主义”的陷阱,以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经过艰苦创业、缔造世界一流的百年老店是完全有可能的。
你所可能遭遇的不利局面
虽然当前创业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利,但是,如果因此就对创业前景过于乐观,那明显是被梦想和激情冲昏了头脑,忽略了眼前严峻的现实。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创业的困难当然会更大。
一、产能过剩问题没有解决,企业库存压力大,挤压新产品的市场空间。
国外是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中国是经济问题波及金融市场。投资过热、消费不足的问题已经困扰中国经济多年,在危机的背景下更突显出来,目前还没有缓解的迹象。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其产品的市场空间必然狭小,因为还有那么多同行业企业在消化库存。假如创业者拿不出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如何能够争得一席之地呢?
二、危机即使降低了创业的成本,也是在通货紧缩的前提下。
在危机中,尽管租金、人力的成本可能降低,但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也有向下的压力。危机爆发以来,这种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这就是令人恐惧的通货紧缩。于是,我们看到各国政府拼命的印货币,结果又让石油等原材料的价格上升,“滞胀”的幽灵可能重现,企业成本增加。算来算去,对于弱小的创业型企业都不是好消息,除非在组织模式和体系上有更好的创新,让生产更有效率。
三、尽管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中小创业型企业的政策,但执行的结果未必让能创业企业获益。
“四万亿”、“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放松信贷—政府刺激经济的急切之情溢于言表。但是不要忘记,任何政策的执行可能因利益集团的左右而偏离初衷。这些经济刺激计划也许会让投资更加过热、落后的产能得不到淘汰、信贷资金更多的涌向国有垄断企业。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破坏”,前提就是通过经济衰退淘汰落后的旧模式,但政府拯救经济的所有政策却保护了落后,这就无法给新企业赢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