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神话背后
他们证明了一点,在商业世界中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幸运。
过去10年,新经济创造了许多财富神话,直接的产物就是造就了一批年轻的富豪。丁磊、张朝阳、李彦宏、陈天桥、江南春、马化腾、马云、史玉柱等等,其中大部分人在10年前并不被人所知。只是在最近10年,甚至5年迅速完成了巨额财富积累,并进入公众的视野。
他们被冠以“数字英雄”的前卫称号,获得无数年轻人的崇拜;尽管他们中也有不少人由于所处的行业特点以及独特的商业手段而遭遇舆论的诟病,但后来者仍然将他们视为“互联网教父”、“营销狂人”等。他们频繁活跃在镁光灯下,并在各种热播的创业节目中,扮演创业者导师的角色。偶尔的社会批判对于他们就好像明星的绯闻,丝毫不会影响其声望,反而令其更加出名。
财富幻觉
“当年陈天桥刚做网游赚了钱,我们看他胖胖的,双颊红红的,奚落他像个暴发户。现在陈天桥侃侃而谈游戏产业的未来和盛大的战略。聚光灯和闪光灯下的他,依然胖胖的,双颊红红的,但头上多了个财富的光环──纳斯达克多少市值和多少亿美元身价,在你心里就感觉他不一般了,是仰望了。”某网站总编如此自嘲。
不仅仅是仰望,人们甚至开始不由自主神话这些创富群体的经历,并将其符号化,而有意无意中忽略了真实曲折的商业过程以及其中的运气成分。
马云在卫生间6分钟搞定风险投资的故事被奉为经典,而且日后还经常被其他人借鉴演绎。人们再也不记得1995年那个四处碰壁的马云了。央视有一个新闻纪录片记录了马云1995年的一天,那时他刚开始做互联网,乘坐公交车晃荡一天,四处碰壁。当时人们根本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也听不懂这个背着厚厚的便携电脑,四处拜访的怪人到底在说什么。
作为目前国内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的腾讯,早年却险些遭遇并购。“联众曾经打算买下QQ做在线玩家的聊天工具,两边基本都谈成了,联众董事会又出现了意见分歧放弃了。如果谈成了,不知道今天还有没有腾讯,至少互联网格局会不一样了。”资深互联网人士谢文回忆说。更有人这样分析说,腾讯之所以有后来的成功,就在于当时怎么卖都没卖掉。
尽管后人通过著书立作等各种途径,总结了一系列先知先觉式的成功经验、创业秘笈等,但在当时历史进程中的每一步却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一次收购与被收购的成功与否,往往直接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走向,而收购本身则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分众传媒的历史更能证明这一点。江南春并非先天运筹帷幄的资本高手,事实上,在分众历史上,不得不说有很多幸运的成分。2004年年底,凯雷宣布注资1500万美元给聚众,分众面临从未有过的资金压力,如果分众的第二轮融资没能及时到位,就有可能被聚众翻盘。而在分众收购玺诚的案例中,直到消息发布的当天,江南春仍没有绝对把握能做成这个案子。幸运的是,尽管分众错失了很多机会,但在关键战役上都赢了下来。因此,分众今日的盛况,相信是包括江南春和分众团队很多人在早期都很难料及的。
很多时候,人们对商业的认识都会被财富光环和巨大的公司市值干扰,从而产生眩晕的幻觉。事实是,在巨大的成功背后有更巨大的失败垫脚,失败才是创业的常态。在人们热衷于探究财富背后提炼出来的商业模式等抽象概念时,不应该忽略这些创业者曾经历的一系列尝试、摸索和失败,尽管那可能是在10年前。某种意义上,他们都是幸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