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可以用一套成熟的模式实现稳定质量的批量生产,这一点任何行业都适用。比如,拍电影,看看王晶这个成熟的商业导演是怎样做的:
“被问及创作喜剧是否劳心伤神,王晶表示:”我30多年前搞喜剧时,就看弗洛伊德的书,研究人什么时候会笑,加上社会学、心理学的一些理论逐渐有一套自己的方程式。“在他看来,自己多年的喜剧创作靠的不是灵感,正是方程式的叠加累计。谈及冯小刚喜剧,王晶说:”冯小刚有自己的创作团队,可能10个人里面有2个人的点子是可以用的,下一次换40个人里挑,万一那帮子人帮不了他,就很困难了。“
之前还看过一个成功卖包的台湾商家,从一个完全没有皮包制造背景、甚至对设计没概念的工程师,成为“十八秒卖一个手袋”的网拍女包教主。他是这样创新的:
服装与配件背景的设计师告诉他,设计是感性的,很难被量化管理。真的不能吗?庄龙隆苦恼着,夜深人静,他用原本写程序的双手,翻着一本又一本的流行杂志,尝试用理性去归纳这些对他而言很陌生的信息。
结果,他把包包拆解成功能、材质、配色、图案与流行元素五个构面。庄龙隆记录他的归纳过程。他把流行杂志上,模特儿所穿的衣服、各种配件的元素做分类,比如说,现在的流行元素可能是蝴蝶结,配色是Candy Color糖果色、蓝色等。
分类之后,庄龙隆要求自己的设计师,不再从无到有的想象,而是在五大构面下的多种元素里,找出三种流行元素来组合成一个包包。少于三种,特色出不来,太多,边际效益不大。加上先前有两千个包包的pool样本基础,只是手边有新的元素,拿去改一下,多简单啊!
凭着这套黄金方程式,庄龙隆跟三位网页设计师,每个月竟能设计出八十款新品,而且设计被客户埋单的命中率大概有八成,以前凭直觉想象,才9%不到的命中率。
这就是商业。是在以盈利为第一目的的前提下,选择最经济的方式。看这两个例子,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商业的力量会摧毁创意,为什么在艺术圈,会有商业片和文艺片的区别,又为什么商业片被创作者鄙夷。
其实,在书籍市场也是一样,受市场广泛欢迎的书和具有阅读价值的书是不一样的,能做到两者兼顾很不容易。麦当劳也是一个商业化的极致,一个从产品本身无一可取的公司为何能成为全球第一?
一切,经营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