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2)刺激冲动型。顾客在购物现场见到某种产品或某些广告宣传、营业推广,提示或激起顾客尚未满足的消费需求,从而引起消费欲望决定购买,是购物现场刺激的结果。 (3)计划冲动型。顾客具有某种购买需求,但没有确定购买地点和时间。如得知某超市要让利销售,专门到该超市购物,但没有具体的购物清单,因而买“便宜货”是有计划的,买何种“便宜货”则是冲动的。 你为什么愿意在楼下买烟——交易费用 轶闻趣谈 《韩非子》里有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 有个郑国人,想要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早上在家里时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当他拿起鞋子的时候,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再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经济学聊天室 “郑人买履”的寓言意在讽刺那些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单从郑人买鞋的结果来看,他在集市与家之间往返两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还是没有买到鞋子。用经济学的话来说,他的交易费用实在是太高了。 交易费用又称交易成本,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提出。他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认为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产生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费用,以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 我们看生活中的一个例子: 小李对他的女儿视若掌上明珠,一天,女儿想吃饺子。于是,小李清早便去排队买饺子皮,没想到排队买饺子皮的人实在太多了,等了半天之后,终于轮到他了。等他买完饺子皮回家,再急急忙忙赶去上班,还是迟到了5分钟。如果直接能购买不用排队,就不用承担迟到的损失了。 小李买饺子皮排队所花的时间和迟到所受到的损失,就是他的交易成本。 学术界一般认为交易费用分为广义交易费用和狭义交易费用两种。广义交易费用即为了冲破一切阻碍,达成交易所需要的有形及无形的成本。狭义交易费用是指市场交易费用,即外生交易费用。包括搜索费用、谈判费用以及履约费用。 总体而言,可将交易成本区分为以下几项: 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信息的搜集,在琳琅满目的商品种类中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必定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或精力,这就是搜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