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铁规则》
钢铁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光靠钢铁企业自身消化是不现实的,因此钢铁企业势必要将成本压力传导到钢材价格上去,也会波及钢铁下游行业。 那么,日本为何损人不利己呢?当时有一个说法很流行:这是日本在能源领域里向中国发起的又一起挑战,和前几次纯粹争夺不一样,这一次是价格陷阱,企图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挤压中国钢铁企业的生存空间。 另外,中国迅速成长为钢铁出口大国也是对日本的威胁。2005年中钢协预计全年钢材出口量将超过1000万吨,势必对日本这个传统的钢铁出口大国地位形成冲击。因此,日本完全有动机打击竞争对手,通过大幅提升钢铁业制造成本,扰乱中国钢铁企业的正常发展。 汇率风险也为日本人挖陷阱提供了回旋空间。当年由于美元有贬值预期,使得日本钢企与中国钢企对铁矿石涨价的承受能力不一样。具体来说,日元对美元升值,这样日本进口铁矿石的成本并不像实际定价的涨幅那么大,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相对比较稳定,美元的进一步走跌会拉大中国的实际进口成本,中国企业的成本上升速度将超过日本企业。 这套逻辑让许多人都相信2005年的谈判其实只是日本人上演的一出“苦肉计”。 在日本阴谋论满天飞的舆论中,也有少数的声音将质疑的矛头指向了宝钢。由于宝钢在海外有相当数量的铁矿石资源,同时通过大幅上调钢价,铁矿石的大幅涨价其实对宝钢不会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相反,成本大幅增加却有可能挤垮一批实力不济的中小钢厂,这样就会腾出更多的市场空间给宝钢这类大型钢铁企业。如此一来,宝钢坚决反对大幅涨价的动力能有多强呢?另外,宝钢与新日铁、几大铁矿石巨头都有十分密切的合作和往来,宝钢是否能完全代表整个中国钢铁行业去争取利益也值得怀疑。
![第36节:铁规则(3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54193546638.jpeg)
但是主流的声音还是倾向于指责日本企业的阴谋和三大矿企的逐利贪婪,并没有人追问中国的谈判团队中是否有“内鬼”。 两个月前还是咄咄逼人,不惜谈崩也要坚持涨价,一团和气收场后还暗指不放弃对海运费的诉求;两个月后,突然开始打起公关战,主动向中国钢铁企业示好。除了贪婪逐利外,必和必拓似乎“能屈能伸”,短短两个月间态度大转身。 2005年6月8日,必和必拓第一次将全球董事会放到了中国召开,董事长安德亲自率领董事会成员飞赴北京。当晚,必和必拓在北京大摆宴席,邀请了中国政府各相关部委、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各大钢铁企业领导。在宴会上,主宾双方谈笑风生、一团和气。完全无法想象两个月前同样的人马曾将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打得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