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1985年,罗杰斯尝试在马来半岛投资。当时,新加坡储蓄率高达42%。总理李光耀在新加坡推行强政府施政模式和集体主义的“亚洲价值观”。他要求雇主和雇员都要上缴退休金到一个由政府统一管理的退休基金账户。然后,他允许动用这笔资金购买蓝筹股。接着,他还削减了股票投资方面的税收。这样做的确增加了对股票的需求,但是并没有刺激本国资本市场走向繁荣,因为新加坡的经济和股市总体偏弱。经济增长率从1984年的8.2%下降到1985年第二季度的–1.4%。于是,新加坡政府采取了许多应急措施来刺激经济。但是,新泛电工业公司(Pan Electric)—一家在新加坡注册的大型控股公司—却突然宣布破产①了。这家公司在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百慕大、文莱和英国有许多分公司。新加坡政府慌了手脚,12月2日,新加坡和吉隆坡的股票交易所被迫关闭。 罗杰斯告诉他在新加坡政府的朋友,这样做是一个可怕的错误。几天后两家交易所一恢复交易,总市值就跌去了1/4。不过,对于罗杰斯来说,这是一个底部信号,于是他果断买进。马来西亚政府停止了新股发行,直到市场秩序完全恢复,新加坡也通过了类似的禁令。股票供应短缺,而投资税减少刺激了股票需求,最终这两种因素一起推动两地股市不断上行。在18个月之内,两国股票市场都翻了一番。罗杰斯认为,这两个国家都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经济体,因此,如果考虑到未来商品价格可能会有所上涨,那么,这种牛市将继续下去。 罗杰斯也喜欢巴西:在巴西,他有大量的投资,尽管巴西的货币是不可兑换的。他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就进入了巴西市场。在这里,一位股票交易所的官员告诉他,外国人是不能在巴西公开买卖股票的;股票交易必须通过黑市进行。 “好,那么,黑市在哪里?”罗杰斯问。 “我就是黑市。”这个官员回答说。
![第3节:大师的投资习惯(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53456608924.jpeg)
罗杰斯用一个他从未见过面的巴西人的名字开了一个银行账户,用它购买股票,支付银行佣金,赚了个盆满钵盈。“仅仅用了几年时间,整个市场就翻了10~15倍。不是一只股票,是整个股票市场!这相当于道琼斯指数暴涨到23 000点!”他说。 一般来说,罗杰斯对利用当地人做掩护来规避交易所管制的做法并不感兴趣。假如这个人死了该怎么办?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①曾告诉罗杰斯他正在韩国进行股票投资,但这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罗杰斯不知道他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罗杰斯的策略是始终以本人的名义在各国最大的银行持有他的财产,他尤其偏好那些在纽约设有分支机构的银行。他的理由是,一旦发生全国性的经济或政治危机,那么该国最大的银行将是最后破产的银行。